奶牛技术

定期监测玉米青贮黄曲霉毒素B1含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泌乳牛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值和预警值,建议养殖场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饲料安全。建议使用市售检测卡或专业实验室方法,同时需关注其他霉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以降低奶牛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的风险,确保生鲜乳质量。饲料超标时需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检测结果。

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

这篇文章探讨了微生物发酵过程如何通过分解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和碳水化合物,生成有机酸和小分子蛋白质,如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发酵分别产生不同的风味,如酱香味和酸香味,同时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粗蛋白质和碱溶蛋白的含量。

什么是发酵豆粕?

豆粕作为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以其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均衡的特性,被广泛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其适口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主要蛋白来源。然而,豆粕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需经过高温或微生物发酵等处理来降低其负面影响,其中微生物发酵是有效去除大豆抗原蛋白的一种方法。

发酵豆粕在犊牛饲料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豆粕作为优质植物蛋白源在犊牛饲养中的应用问题,尤其是其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对犊牛消化健康的潜在影响。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豆粕的营养价值得以提升,抗营养因子降解,生成的小肽和有机酸有利于犊牛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有助于提高断奶日增重、增强免疫力、减少腹泻和断奶应激。同时,关注母犊的高品质培育,因为这对整个牛群的发展至关重要。发酵豆粕的研究发现其在改善犊牛消化、降低腹泻、减少抗生素使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解决牧场中长期存在的犊牛腹泻问题具有实际价值。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和特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在中性溶液中稳定的强致癌物质,以B1型毒性最强,耐高温但不耐酸碱。它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和粮食,如花生、玉米,易在储藏不当的条件下由黄曲霉或寄生曲霉产生。在饲料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可能源于霉变饲料和挤乳设备的清洁问题。了解其特性有助于食品安全管理。

玉米青贮中黄曲霉毒素超标准备应急预案

当玉米青贮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标时,农场可以采取多种替代策略来确保牛只饲料的食品安全。这些策略包括用其他青贮如小麦或燕麦青贮替代部分玉米青贮,最多50%;使用优质干草,如苜蓿干草,以干物质计算替换,最高同样可替代50%;综合运用多种饲料,如增加纤维质饲料如甜菜颗粒粕、全棉籽以及湿啤酒糟,以完全替代问题玉米青贮,减少毒素风险。

监测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质量状况

本文介绍了奶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包括体表和生理异常,如精神萎靡、腹泻、视力减退等,并强调了停止摄入污染饲料、采用优质饲料和强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检测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必要性,以及国家对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值的规定。养殖场在发现超标时应立即排查问题源头,确保乳品安全。

【养奶牛必看】影响牛奶固有酸度的因素(三)

本研究关注奶牛健康状况对牛奶酸度的影响,包括乳腺炎症导致的酸度变化,以及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与酸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乳蛋白含量越高,滴定酸度增加,而乳脂肪与酸度呈正相关,但超过一定范围时酸度会下降。气候因素,尤其是温度变化和非脂固体含量,对牛奶酸度有显著影响。

牛奶酸碱度变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

在奶牛养殖中,尽管抗生素治疗降低了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但临床乳房炎和整体乳房炎的危害依然存在。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曾高达50%,主要通过检测牛奶pH值和体细胞数来诊断。国际上,每毫升牛奶超过50万个体细胞常被认为是隐性乳房炎的指标。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病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被认为是关键策略。在革兰氏阴性菌和无乳链球菌控制方面取得进展,但整体防控措施还需加强。

酒精阳性乳对牛乳pH值的影响

研究对比了酒精阳性乳和非酒精阳性乳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表现,发现两者之间的阳性检出率和pH值差异不大,体细胞种类也没有明显变化。这表明酒精阳性乳与乳房炎的关联并非基于这些生理指标,而是强调了它们作为不同临床病症的独立性。隐性乳房炎对酒精阳性乳的影响不显著,可以通过pH值变化来区分这两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