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技术

同期发情的常用激素

本文概述了影响生殖系统功能的几种激素,包括抑制卵泡发育的孕酮类药物(如甲孕酮和氯地孕酮)及其在母牛发情管理中的短期和长期应用。同时,前列腺素如PGF2α和黄体溶解作用在母牛同期发情中的角色,以及促卵泡发育和排卵的药物如PMSG、HCG、FSH、LH等在提高发情效果和卵泡成熟中的辅助作用。这些激素在动物繁殖管理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养奶牛必看】影响牛奶固有酸度的因素(一)

本文讨论了奶牛不同胎次对牛奶酸度的影响,指出一胎牛的酸度范围较高,随着胎次增加,酸度逐步降低。初乳酸度显著高于后续泌乳阶段,初乳(特别是第一次挤出)的平均酸度为0.44%,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在泌乳期的前15至20天,酸度有明显下降趋势,30天后趋于稳定,酸度变化与泌乳阶段密切相关。

新生犊牛的护理及饲喂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生犊牛的护理方法,包括口腔和鼻孔的清理、体表干燥处理、脐带消毒、母子分离、打耳标、称重以及初乳和常乳的饲喂规定,包括温度控制。此外,文中还提到犊牛的饮水管理,从第3天开始提供饮用水,精料的逐渐引入和24小时供应。确保了犊牛的健康和生长需求。

发酵豆粕在犊牛饲料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豆粕作为优质植物蛋白源在犊牛饲养中的应用问题,尤其是其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对犊牛消化健康的潜在影响。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豆粕的营养价值得以提升,抗营养因子降解,生成的小肽和有机酸有利于犊牛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有助于提高断奶日增重、增强免疫力、减少腹泻和断奶应激。同时,关注母犊的高品质培育,因为这对整个牛群的发展至关重要。发酵豆粕的研究发现其在改善犊牛消化、降低腹泻、减少抗生素使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解决牧场中长期存在的犊牛腹泻问题具有实际价值。

饲料中的蛋白质与奶质的关系

这篇文章讨论了奶牛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奶牛健康和乳品质量的影响。提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从10%到18%)可以增加奶牛的采食量和消化效率,尽管这会导致乳脂率因产奶量增加而下降,但可以通过调整饲料结构(如使用低纤维饲料增加蛋白质)来改善。输入酪蛋白或氨基酸混合物(如蛋氨酸和赖氨酸)不仅提高乳蛋白质,蛋氨酸的添加还能增加脂肪含量。总之,调整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量有积极影响。

奶牛同期发情的必要性

同期发情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控奶牛的发情周期以实现集中排卵的方法,针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乳品行业中的问题,如产后疾病影响受胎率和产犊间隔。通过激素治疗和定时输精,可以促进奶牛子宫机能恢复,提高受胎率,减少劳动强度,对养殖场的母牛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保障作用。

如何从营养管理提升乳品质-乳蛋白率低的原因(低于正常值3.2)

本文关注奶牛养殖中影响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包括夏季热应激导致的采食量减少、瘤胃过酸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负面影响、日粮淀粉和蛋白的管理、氨基酸平衡、能量供给、牛只免疫状态以及牛群结构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优化牧场管理至关重要。

牛奶酸碱度变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

在奶牛养殖中,尽管抗生素治疗降低了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但临床乳房炎和整体乳房炎的危害依然存在。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曾高达50%,主要通过检测牛奶pH值和体细胞数来诊断。国际上,每毫升牛奶超过50万个体细胞常被认为是隐性乳房炎的指标。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病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被认为是关键策略。在革兰氏阴性菌和无乳链球菌控制方面取得进展,但整体防控措施还需加强。

科学取用玉米青贮饲料

本文介绍了青贮饲料的品质管理,包括感官特征的判断(如颜色、气味和质地)以及取用时的注意事项,强调现取现用避免二次发酵,挑出霉变部分,并对TMR全混合日粮的配制流程进行规范,着重于原料的霉菌毒素检测和制备人员的培训,以确保饲料质量和奶牛健康。

奶牛初乳的测定、保存、解冻程序

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乳的测定过程,包括使用专用仪器(如温度计和初乳测定仪)检测温度和比重,感官判断其新鲜度和质量,如异味、血乳和乳房炎乳的剔除。初乳的最佳质量范围是比重在52-140,合格范围是30-51,不合格则比重低于30。合格初乳需添加甲醛后冷冻,并记录详细信息。新鲜初乳在喂给犊牛前需经过甲醛处理,解冻时需提前在冷藏条件下进行,且解冻后的初乳不再添加甲醛。每次测定后,仪器需清洁并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