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技术

断奶犊牛2-6 月龄的管理

该篇文章介绍了2-3月龄和3-6月龄断奶犊牛的饲养管理细节,包括粗蛋白和精料的喂养量调整、精神状态观察与异常处理、分群频率、新鲜饲料的保证、免疫接种以及生长指标监测等关键步骤。

发酵豆粕在犊牛上的应用

这篇文章讨论了犊牛饲养质量对后续发育的关键影响,特别是颗粒料采食量和日增重作为评估指标。犊牛断奶时,颗粒料的摄入能力影响断奶时间和生长发育。通过发酵豆粕改善适口性,可以增加采食量,特别是在热应激期间,这有助于提高断奶日增重和整体饲养质量,进而影响成年母牛的体型形成及生产性能。

提高乳蛋白率的营养对策

本文关注提高奶牛采食量和免疫机能的方法,包括避免瘤胃过酸,使用特定的饲料添加剂,如糖蜜、啤酒糟和益康XP,同时强调日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重要性。文章还讨论了淀粉含量、蛋白质比例、过瘤胃蛋白的选择,以及如何在热应激情况下调整日粮以优化乳蛋白率和乳脂率。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和特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在中性溶液中稳定的强致癌物质,以B1型毒性最强,耐高温但不耐酸碱。它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和粮食,如花生、玉米,易在储藏不当的条件下由黄曲霉或寄生曲霉产生。在饲料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可能源于霉变饲料和挤乳设备的清洁问题。了解其特性有助于食品安全管理。

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

这篇文章探讨了微生物发酵过程如何通过分解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和碳水化合物,生成有机酸和小分子蛋白质,如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发酵分别产生不同的风味,如酱香味和酸香味,同时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粗蛋白质和碱溶蛋白的含量。

奶牛初乳的测定、保存、解冻程序

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乳的测定过程,包括使用专用仪器(如温度计和初乳测定仪)检测温度和比重,感官判断其新鲜度和质量,如异味、血乳和乳房炎乳的剔除。初乳的最佳质量范围是比重在52-140,合格范围是30-51,不合格则比重低于30。合格初乳需添加甲醛后冷冻,并记录详细信息。新鲜初乳在喂给犊牛前需经过甲醛处理,解冻时需提前在冷藏条件下进行,且解冻后的初乳不再添加甲醛。每次测定后,仪器需清洁并妥善保管。

科学取用玉米青贮饲料

本文介绍了青贮饲料的品质管理,包括感官特征的判断(如颜色、气味和质地)以及取用时的注意事项,强调现取现用避免二次发酵,挑出霉变部分,并对TMR全混合日粮的配制流程进行规范,着重于原料的霉菌毒素检测和制备人员的培训,以确保饲料质量和奶牛健康。

牛奶酸碱度变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

在奶牛养殖中,尽管抗生素治疗降低了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但临床乳房炎和整体乳房炎的危害依然存在。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曾高达50%,主要通过检测牛奶pH值和体细胞数来诊断。国际上,每毫升牛奶超过50万个体细胞常被认为是隐性乳房炎的指标。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病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被认为是关键策略。在革兰氏阴性菌和无乳链球菌控制方面取得进展,但整体防控措施还需加强。

如何从营养管理提升乳品质-乳蛋白率低的原因(低于正常值3.2)

本文关注奶牛养殖中影响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包括夏季热应激导致的采食量减少、瘤胃过酸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负面影响、日粮淀粉和蛋白的管理、氨基酸平衡、能量供给、牛只免疫状态以及牛群结构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优化牧场管理至关重要。

奶牛同期发情的必要性

同期发情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控奶牛的发情周期以实现集中排卵的方法,针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乳品行业中的问题,如产后疾病影响受胎率和产犊间隔。通过激素治疗和定时输精,可以促进奶牛子宫机能恢复,提高受胎率,减少劳动强度,对养殖场的母牛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