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 十年一剑

——记正大集团第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亲爱的朋友,您了解“海塘”吗?海塘的“塘”字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呢?

       我问了几位身边的朋友,大家都说不确切。我也是这次查阅了词典,才知道“塘”除了池塘的意思以外,还有“堤坝”的意思。“海塘”就是人工修建的沿海堤坝,在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修筑海塘,一是为了抵挡海潮,二是为了向大海要地。

        浙江慈溪地处杭州湾南岸,长江和钱塘江带来的泥沙,潮起潮落,经年累月,在杭州湾沿海沉浮积淀。早在宋朝前期的公元1047年,当地政府就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修筑慈溪海塘了。现在慈溪市区的杭甬路的路基就是那时修筑的第一条海塘,慈溪人叫一塘,也叫古塘。可见慈溪市区在宋朝早期的时候还是大海呢。从那时往后,人们不断地向北、向东把海塘推进到大海里去,先后修建了二塘、三塘、四塘等等。973年后的今天,从慈溪市区往东北方向去,车程大约25公里左右的海岸边,蜿蜒矗立着海拔高程7.33米、坝顶宽7米、长27公里的新海塘,这就是今天的慈溪十一塘。

       十一塘围海工程,由慈溪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启动,投资10亿元,从慈溪西北的四灶浦,到东南的淞浦,分段筑坝,硬是把海岸线从十塘向海里推进了2公里多,建起了十一塘,总计从海面围垦出新陆地面积60多平方公里(约10.5万亩)。

        2008年海塘基本修建完工后,便开始造地。所谓造地,就是在围起来的沿海滩涂上开挖水沟、池塘,再把挖出来的原在海里的盐碱沙泥堆撒到滩涂上,将滩涂的海拔高程抬高到2米左右。

       地是造出来了,可那是原为海底的一片滩涂盐碱地呀,一毛不拔,寸草不生。

      2009年下半年,慈溪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已经初步完成造地的3万亩滩涂盐碱地,面向海内外招商、开发。当时有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企业,以及泰国的正大集团等分别投标。慈溪市委市政府考虑到正大集团是一家拥有实力的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特别是在农牧业方面有深厚的历史和经验,最后选择了正大集团。

        2010年4月19日慈溪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率团赴泰国正大集团考察,拜访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先生、董事长谢吉人先生。

        经双方友好、务实的会商,在谢国民先生、谢吉人先生的见证下,慈溪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与正大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谢毅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开发杭州湾农业科技生态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慈溪园区的开发建设,冠以“正大”之名,从此走上了阳关大道。



        谢国民先生(2排右5)、谢吉人先生(2排右4)出席签字仪式,谢毅先生(前右)与慈溪市主要领导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2020年7月22日-25日,我借赴上海开会之机到正大慈溪园区采访。

        从虹桥机场出来,乘车跨越杭州湾跨海大桥,不到2个小时,就抵达了正大慈溪园区,交通十分便捷。据说,已经开工的沪嘉甬高铁将在2025年建成通车,那时从慈溪站到上海虹桥机场仅需时35分钟,慈溪将真正融入上海,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在慈溪,我先后采访了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原主任何登森先生、慈溪市人民政府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戚岳瑞先生、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分管种植事业的副董事长王金文先生、正大慈溪现代农业产业园资深总裁王庆军先生。

 

        王金文先生是当年最早协助谢毅先生推动正大慈溪园区开发建设的开创者之一。

据他介绍,正大慈溪园区2010年一开始的面积是3万亩,2011年又增加了9000亩,总面积达到3.9万亩。

        回忆起最初入驻园区的情形,王金文先生感慨地说:那时我和张正权董事长搭档,负责园区的种植事业,我们的策略是生产经营第一,生活福利第二。因此我们先在荒滩上搭建了一栋简易的铁皮房,办公、住宿、食堂,都在这里,周围荒芜一人、寸草不生,夏季的炎热、蚊虫伴随着我们,一直到2016年行政楼建起来了,才拆除了这栋铁皮房。创业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在盐碱地改造上,我们却创造了记录。过去盐碱地改造需要3-5年的时间,我们采用先进的高水位淋盐洗碱法、水稻用水营养套餐搭配法等科技手段,实现当年改造盐碱地、当年种植水稻、当年获得高产,为中国的盐碱地改造创造了正大经验,获得了政府主管部门和农业专家的评估认可。

        他特别向我介绍了园区农业科技方面的成果。为了给现代农业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正大慈溪园区,于2018年成立了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配套设立了四个研究中心、三个实验基地,开展盐碱地改良、种子培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种养加融合发展模式、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研究和实施;同年,还设立了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工作站,主要承担国家油菜研发和成果转化;2020年又成立了慈溪正大顺为智慧农业研究院,以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技术为研发方向。目前,正大慈溪园区的农业科研已经发表论文《东南沿海盐碱地成因及六维改良法》,获得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并已提报送审10项专利技术等科研成果。

 

        何登森先生和习主席、李总理一样,是一位从大队书记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经验丰富,朴实干练。

        他操着宁波普通话向我介绍说:至今令他难忘的是,2010年12月14日谢国民先生专程从泰国来到慈溪,出席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暨正大农业科技生态园开工仪式。投资正大慈溪园区的决策,以及开发建设的进程,谢国民先生都十分关心,十年间,他在百忙中前后三次从泰国来到慈溪,给予正大慈溪园区开发建设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谢国民先生(剪彩人右3)在慈溪出席园区开工仪式

 

        谈到当时的滩涂地改造,何主任感慨地说:正大集团2011年开始改良盐碱地、种植水稻,创造了慈溪市的几个第一。一是,当年改造,把滩涂地的盐碱度从7-10‰,降解到3‰以下,当年种植水稻,当年喜获丰收,这在慈溪盐碱地改造史上从来没有过;二是,水稻亩产当年就达到了800斤以上,创造了慈溪乃至浙江盐碱地改造产量最高,过去慈溪在盐碱地种水稻亩产一般不超过350斤。正大慈溪园区的种植模式和经验,为慈溪和浙江的盐碱地改造创造了新样本。他说:这十年中水稻的产量一直在提升,目前亩产已经达到1250斤。现在的正大慈溪园区,是我们慈溪市的粮仓,每年产粮1万多吨。种植的系列蔬菜、水果,比如西蓝花、葡萄、西瓜、火龙果等,不施农药、化肥,安全、健康、无公害,都成为了慈溪的特色新产品,其中西蓝花的产量占全国的1.8%,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市场以外,大部分销往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何登森先生最后说:十年来,正大慈溪园区一二三产全方位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践证明,当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引入正大集团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王庆军先生2015年到任正大慈溪园区资深总裁,是正大慈溪园区的总管家、照料3.9万亩土地物业的“大地主”。

        当我请他为我介绍目前正大慈溪园区的发展情况时,他兴致盎然、如数家珍地告诉我说:截至2020年上半年,正大慈溪园区已经入驻正大集团所属公司26家,不仅有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水果种植、蛋鸡养殖、食品研发、鲜食品加工、饮品酿造、电商营销、金融基金,而且有食品研发中心、特种车辆厂、农牧机械设备制造厂、饲料厂的陆续建成投产,以及特色农业旅游、特色小镇、金色湖畔行政生活服务区、新慈湖智创湾硅谷项目等的开发建设,同时还引入了中集集团、蓝城集团、美国爱科公司等一批重量级的合作伙伴,等等,今天的正大慈溪园区已经具有相当宏大的规模了,累计投资30多亿元。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环新慈湖智创湾硅谷项目,在近三年内还将陆续完成投资90亿元。

        他微笑地提高了音量,自豪的说:我们的园区,2018年12月29日荣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的首批2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同年我们入围宁波市特色小镇名单;2019年6月19日再获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认定的第二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之一。

他接着说:前十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正在全力谋划实施未来10年,计划完成300亿元的投资,着力建设环新慈湖1.52万亩的国家级旅游园区智创湾项目,形成融农业、科技、体育、文化、旅游、教育于一体的农城、学城、乐城,从产业链晋级到生态圈,包括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主题公园、特色住宅、高档酒店、现代商业、行业会所等,将正大慈溪园区打造成世界级的农业科技硅谷新高地。

        他那自豪自信之情溢于言表,情不自禁地感染着我。


         王庆军先生(左)与我在正大慈溪园区别墅区合影留念


         告别了王庆军先生,我来到了智创湾项目的建设工地参观。在正大地产企业慈溪公司总经理钟晓永先生的陪同下,我走进了项目第一期新落成的高品质生态社区和已经分别装修好的中式合院别墅、高档洋房公寓等处参观,哇塞,项目设计极具特色,整体环境无比优美,真乃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柳暗花明,赏心悦目。


         新落成的智创湾中式合院别墅区第一期 


         7月25日星期六,戚岳瑞先生放弃周末在家休息的时间,应我之约,到我住宿的酒店,我们从9点钟一直谈到了快11点。

         戚主任介绍说: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新围垦出来的滩涂盐碱地,2009年成立了开发区管委会,2010年引入正大集团,2011年正大集团开始改良土地种植水稻并喜获丰收,随后正大集团一二三产并举,种植、养殖、研发、加工、制造、商贸、房产等等,一个一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高潮迭起,总投资已经超过30亿元了。这期间,慈溪市委市政府在开发区平均每年投入1.8亿元资金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水、电、气、路、桥、通讯、河道、池塘、治污、绿化、景观等等,与正大慈溪园区的开发建设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使得整个园区环境优美,面貌一新。

        在回顾总结了正大慈溪园区的十年发展史后,戚主任说:这十年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大变化,在市委市政府五届领导班子的接力领导和持续支持下,在谢国民先生的决策和支持下,在谢毅先生的大力运筹、调动和直接领导下,正大慈溪园区的开发建设以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为标志、为总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慈溪人民十分感谢正大集团,感谢谢国民资深董事长,感谢谢毅资深副董事长。

         对于未来十年,戚主任充满信心,他说:在前十年打下的基础上,我们的园区将继续以农业为底色、为基调、为特色,以正大智创湾硅谷项目为标志,把园区建设成国际化产城融合的美丽家园,常住人口要从现在的2000多人,达到3万多人,来园区的年旅游人数要从现在的20万人次,达到200万人次。

 

         回到北京后,我向谢毅先生汇报在慈溪采访的情况,当谈到何登森先生、戚岳瑞先生对正大集团,对谢国民先生,对谢毅先生的赞誉和评价时,谢毅先生怀着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语气恳切地说:最应该感谢的是谢国民先生和慈溪市委市政府,包括开发区管委会,正大慈溪园区历时十年的艰苦创业和开发建设,前后经历了慈溪市委市政府五届领导、开发区管委会三届领导,在这样一个3.9万亩寸草不生的荒滩上开发建设一个如此宏大的综合性项目,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持续和坚守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我们非常幸运的是,得到了慈溪历任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大力支持、帮助和关心,他们接力而为,没有所谓“新官不理旧账”的俗套,这最令我难忘和感动,要说功劳和贡献,他们的功劳最大、贡献最大。

 

         其实,早在我这次去慈溪采访之前,《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就有过一次很有意义的采访。

         那是2016年6月1日,我收到一封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国际交流中心推荐来的邮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大农业专题项目组的两位记者Tracie McMillan(文字记者)和George Steinmetz(摄影记者)计划来正大集团采访、拍摄。这是《国家地理》倾力筹备的一个中国专题,旨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及农产品生产企业,报道的主题是《FEEDING CHINA The nation’s booming appetite is reshaping its agriculture—and the world’s》。2016年6月27日,我请杨凯同事和宋静同事陪同GeorgeSteinmetz赴正大平谷现代化蛋鸡厂拍摄,9月6日我请杨凯同事陪同Tracie McMillan赴正大慈溪园区采访。

        让我意外的是,一年以后Tracie McMillan再次提出要赴正大慈溪园区采访,以追踪去年采访后的情况和变化。2017年8月1日,我又一次请宋静同事陪同她去正大慈溪园区采访。Tracie McMillan在正大慈溪园区前后两次的采访,得到了王庆军先生的热情接待。

这三次的采访文字和照片,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2018年2月刊。

        通过这次采访报道,我们向世界展示了正大平谷300万只蛋鸡现代化养殖工厂和正大慈溪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两种引领时代的现代农产品生产和农业发展水平的新模式。




       《国家地理》杂志2018年2月刊报道了正大慈溪园区和正大平谷蛋鸡事业

 

         正大慈溪园区的十年变迁,是慈溪快速发展的缩影,是中国快速发展的缩影。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正大人与慈溪人民一道,上下同欲,奋力拼搏,践行着习主席“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发展理念,遵循着正大集团“利国利民利企业”的经营宗旨,为慈溪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有这前十年发展的样板做对标,未来的十年,园区更好,慈溪更好,中国更好,谁还会怀疑呢?

        告别了戚岳瑞先生,我特别请王婷同事陪同我来到慈溪市区的第一塘遗址,顾影徘徊,拍照留念,然后乘车向东北方向的第十一塘而去。途中我请王婷同事又陪同我走访了三塘遗址、七塘遗址。到了正大园区后,在应雪飞同事的陪同下,我再次来到了十一塘的海岸边。

 


        坐落在十一塘大坝上的十一塘工程纪念亭



        远眺连通内河与大海的十一塘闸

 


        正大慈溪园区田野间展翅翱翔的风力发电机

 

        站在十一塘的坝顶,向前看,远眺一望无边的滔滔东海,波澜壮阔;向后看,近顾沧海桑田的正大园区,心潮澎湃。



        远眺一望无边的滔滔东海



        近顾沧海桑田的正大园区


        那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田、蔬菜园、果园,以及绿色田野间的农牧机械制造厂、特种车辆厂、蛋鸡养殖厂、饲料加工厂、食品研发中心、行政楼、公寓楼、别墅群,以及那些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园区田野间的数十台展翅翱翔的风力发电机组,这是何等的巧夺天工的美景啊!

        联想到十五年前这片十一塘的沃土脚下还是大海,十年前这片十一塘的围垦区还是寸草不生的荒滩盐碱地,如今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正大慈溪园区,怎能不令人感怀万千呢。正如王庆军先生向我介绍时所说的那样,十年时光,我们把这片神奇的土地从荒滩盐碱地,变成了田园、菜园、果园、养殖园、工业园、科技园、花园、家园、校园,变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亲爱的朋友,一千多年前,晋代的葛洪、唐朝的贾岛,分别创造了“沧海桑田”和“十年一剑”这两个千古成语。我想,假如他们能够看到,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创造的成语,因为正大慈溪园区的诞生而得到完全的印证,他们一定会因此而为自己感到无上的自豪,一定会因此而为今人感到由衷的钦佩!

        

文章来源:庐州薛增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