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行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行业内部的竞争愈发激烈。虽然市场需求并未减少,但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导致了价格战的频繁发生。面对这一挑战,兽药行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高质量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化学药品领域,曾经被戏称为“三机产品”的低端化药,如今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几个关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不同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品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哪里?如何评价和体现兽药产品中的创新技术和工艺?国家在兽药申报和执行质量标准时能否区分产品的差异性?化药行业科技创新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兽药典委员、农业农村部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副主任黄显会。黄显会表示,当前兽用化药市场主要集中在食品动物上,其中猪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家禽和牛羊。从剂型上看,注射剂是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其次是固体剂型的粉剂或预混剂。
  黄显会进一步指出,化药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资本介入导致养殖成本降低,从而加剧了行业内卷。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需要摆正态度,认清自身定位,通过真正的创新来创造价值。例如,国外的泰拉霉素、加米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每种都是由一家企业独立研发的创新产品。此外,随着养殖模式的变化,企业需要探索新的给药思路和方式,例如子宫给药或开发针对特定阶段动物的剂型。
  对于剂型创新,黄显会强调了几个重要方向:解决饮水给药均一性难题、针对母猪生殖阶段开发子宫给药、以及为不同动物设计特定的剂型。他还提到,剂型开发必须以临床药效最大化为目标,结合不同动物的生理特点和体内过程,设计出能够针对性解决当下临床需求的创新剂型。
  最后,黄显会提到了化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差异。他指出,虽然一些普通粉剂之间可能差异不大,但颗粒状剂型产品之间的技术差异可以非常显著。例如,通过工艺改进实现体内控制性释放,可以显著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黄显会还讨论了当前兽药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即产品工艺差异难以在申报和执行质量标准时得到体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建议企业主动提醒养殖企业关注产品的技术差异,并通过申报新药时纳入技术门槛来体现创新。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