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20.50元/公斤,与8月15日的峰值相比下调了0.65元/公斤,跌幅为3.07%。尽管如此,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仍高出3.51元/公斤,涨幅达到20.66%。近期,生猪价格经历了冲高后的一段稳定期,市场利好因素逐渐减少。
自7月底以来,生猪价格进入上行通道,尽管期间出现了频繁的波动,但整体上涨趋势未变。具体原因包括:首先,市场情绪的提振使得养殖端在7月下旬开始表现出强烈的看涨预期,尤其是在每月的月初和月底,大型养殖企业通常会减少出栏量,这有助于价格的快速上涨。其次,今年散户的猪源同比明显减少,部分南方地区的标肥价差扩大,中大猪的价格优势逐渐显现,进一步支撑了价格上涨。第三,去年第三季度猪病的蔓延导致的产能削减,在7月份开始显现出来,而8月上旬供应端的增量并不明显,这使得价格上涨的势头得以持续。
然而,进入中旬以后,养殖端的出栏量开始增加,市场压力随之加大。同时,需求方面的不利因素持续存在,屠宰量减少。数据显示,7月29日至8月15日期间,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由19.22元/公斤上涨至21.15元/公斤,涨幅超过10%。与此同时,白条价格迅速跟涨,但终端市场的接受度不高,屠宰企业的订单量锐减,导致其被迫减少收购。此外,价格冲高后,二次育肥的进场明显减少,市场对未来的上涨空间持谨慎观望态度。
进入8月下半月,随着天气转凉和中小学生的开学,市场看涨预期有所增强,北方地区的二次育肥开始增加,对需求有所拉动。养殖端则反映,当前部分区域阶段性供应偏紧,月底计划正常完成,大规模增量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月底需求带动下,价格或将迎来新一轮上涨,但涨幅可能有限,因为终端消费依然较弱。此外,白条价格的上涨也会抑制需求。
展望未来,九十月份乃至第四季度,价格上涨的势头可能会有所放缓,整体上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供应量将逐步增加,利好因素减弱,虽然需求会逐步改善,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终端消费恢复速度较慢,需求的增长可能不及供应的增长。因此,价格上涨的过程中伴随着频繁的波动可能会成为常态。短期内,考虑到天气转凉、学校开学和中秋国庆等利好因素,养殖端可能会适当增加出栏量,供需双方的博弈下,生猪价格可能出现涨跌互现的局面。长期来看,考虑到11月和12月二次育肥的减少,以及年底养殖端的冲量出栏,市场行情可能不及预期。总体而言,虽然震荡上行的趋势相对容易把握,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还需注意短期频繁震荡的规律。因此,适时出栏,规避风险,是一个较为稳妥的策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