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牛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导致种畜产生应激,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了牛异地引种产生应激的原因及防治,供同行参考。
运输过程中,因生活规律的变化,导致牛生理活动改变,从而使牛处于适应新环境条件下的被动状态,这种反应称之为应激反应。主要是指牛在运输过程中或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生的高烧、咳嗽、流清水鼻涕、拉稀等症状。发病率一般在60%左右,死亡率15%。牛的应激反应越大,运输途中所受损失越大。
主要原因
春季一般是买卖牛的旺季,在运输途中牛由于吃食少饮水少,会产生应激反应。主要原因就是在牛运输过程中,不吃不喝,加上气候原因,应激较为严重。牛羊会因长途运输和环境改变、转群等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和机体疲劳,从而导致机体慢性消耗、疲劳、衰竭、感染疾病甚至死亡。
应激症状:感冒、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烂嘴、拉稀等症状
发病牛羊病初体质虚弱不食,反刍迟缓;体温升高至40-42℃,属于高烧;气喘,流脓性鼻涕,鼻孔扩张呼气困难,呈腹式呼气;有吭声咳嗽;严重者前胸下部及颈垂水肿;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胸部叩诊有实音痛感,听诊时肺泡音减弱,病情严重出现胸水,叩诊有浊音,若病情继续恶化则呼气极度困难,病牛俯卧伸颈,体温下降,眼球下陷,最后窒息死亡。
临床表现四个类型:
A、精神沉郁、咳嗽、流鼻涕,类似感冒反复发热 、高烧 ,后期发吭、张口伸舌、卧地不起,继发败血症,属于肺炎型。
B、由于发病时间过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瘦弱无力、食欲反刍正常,突然间出现"回光返照"、卧地不起、角弓反张、四肢乱弹、牟叫2-3分钟死亡,属于心脏型。
C、出现食欲不振、反刍减少、胃蠕动减弱、肚虚胀、半吃半倒,属于胃型。
D、粪干如球,出现白色或黄色粘液,粪少发黑,肠炎带血,后期脱水,酸性中毒、卧地不起,引起败血,这属于肠型。
运输须知:适当减少装载数量,夏天在晚间天凉爽时装车,以夜间行车为主,10点到16点烈日当头不要行车,将车辆置于阴凉处,装车前不喂或少喂数量多、体积大的青草、青贮料等。
预防方案:
1、运输前准备必须在购买地注射相关疫苗,隔离观察15天后方可装车。在隔离期间,一旦发现病弱牛要坚决剔除。用汽车运输时,因车厢铁皮坚硬光滑,可在车厢铺一层4~7厘米的细土或细沙,有护蹄防滑作用。装车前 3~4小时喂草料饮水,给牛喂八成饱,以防过饱在途中颠簸伤害肠胃。
2、适当增加装车密度一般在装车时适当增加密度可以限制牛的活动范围,减轻车辆的颠簸和振荡,降低牛只摇晃和相互剧烈碰撞,降低应激反应。因此在运牛时,应将车装满,如果运牛较少时,可以用绳索系在车厢上限制牛的活动范围,但是绳索长度要适当,以不让牛卧下为准。
3、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季节环境变化、两地气候条件有差异,常使牛的应激反应增强,因此长途运输牛时,特别是引种时,宜选择春秋两季、风和日丽的天气进行。冬夏两季进行运牛时,要做好防寒保暖降暑工作。从北方向南方运牛应在秋冬两季进行,从南方向北方运牛应在春夏两季进行。
4、选择有经验的人员进行途中饲养管理有经验的押车员,了解牛的习性,语言温和,操作适度,可以降低牛的应激反应。据测定,在运输过程中温和的操作或轻度碰撞仅使牛的平均心率增加7~10次/分,而粗暴的操作或剧烈的碰撞可以使牛心率增加30~48次/分。因此,运牛途中要指派有经验的押车人员进行饲养。
5、使用镇静强心类药物使用镇静类药物可以降低牛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减轻应激反应。在运输之前给牛肌肉注射氯丙嗪,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7毫克,可使运输过程牛的体温平均少升高1.7℃,心率少增加15.6次/分,呼吸少增加13.6次/分。氯丙嗪在运输中的用量为2毫克/千克体重。运输过程中如果有弱牛、病牛出现无法站立;可采用绳子兜立法强行使之站立;特别严重的可注射10%安那加10~20毫升,细心观察,到达目的地后及时进行治疗。
6、饮水:夏季入场进圈时,首先要保持圈内温度凉快,通风换气,休息4小时后必须饮水,饮水温度以常温热水最好,水必须清洁卫生,加入健胃饮水时必须注意少饮、勤饮,严禁牛进圈后大量饮水。
7、饲草、饲料:牛入圈当天6小时饲喂长干草,限制五成饱,第六天喂六成饱,依次类推,每天饲喂麸皮、抗应激保健药物及健胃消食药物调理胃肠道,增加采食量,提高免疫力须应渡过适应期。
8、跟踪观察:每天落实兽医检查,发现体温升高或降低,咳嗽、粪干如球、肚胀、肠炎带血等情况,应及时治疗,对病牛要隔离治疗,连续用药,不能一针了事,防治继发感染。
9、预防免疫:首先免疫要做到三不打,生病不打、体弱不打、产后不打,待牛顺利渡过适应期。首先预防口蹄疫"A型"疫苗,20天以后,注射口蹄疫"O型"疫苗,(注:注射口蹄疫苗时须备上肾上腺素针,以防过敏反应,出现休克),疫苗免疫后牛出现精神气郁、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或不食属正常现象。
10、入场消毒:场地、圈舍在进牛羊前用20%生石灰或百毒杀消毒,门口设消毒池,以防病菌进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