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割正收尾,上量仍有限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0.46亿亩,完成80.1%,其中黄淮海和西北地区玉米、大豆收获接近尾声,东北大豆收获基本结束,玉米正在收获高峰。
当前,各主产区正抢抓农时,加速推进秋粮收获。通常而言新粮上市期是供应相对充足,价格逐步走低的时期,然而今年由于种粮成本提高,基层普遍对粮价期望较高,存在一定的惜售情绪支撑粮价,另一方面国庆前后的不利天气,影响已收割玉米的晾晒和集运,影响企业到货量,因此目前玉米价格仍然表现偏强,少有下跌的情况。
具体而言,东北地区新季30水玉米基层收购价格普遍在1-1.05元/斤,折干后到厂普遍在2600-2700元/吨水平,与前期上季度陈粮价格基本相当;华北地区基层玉米折干收购价格在1.35元/斤附近,企业到厂价普遍在2750-2850元/吨之间。
华北在十一前价格出现明显回落,性价比明显导致粮源外流较多,因此十一过后价格基本涨回之前水平。目前新粮上市高峰尚未出现,面对高价贸易企业收购普遍谨慎,不少企业在也在尝试压价但目前效果不佳,玉米流通明显不畅,市场价格仍在博弈中,由于企业库存普遍不大,因此供应端更容易占据阶段性主导,但粮总是要卖的,惜售只是让卖压后移。
二、不易过分高估国际市场利多影响
近两年,由于国内玉米供应偏紧而国际玉米价格较低,我国选择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了较多的玉米补充国内需求,两年进口量均超过2000万吨水平,远高于通常年度4、5万吨的进口量。
近期由于美国农业部下调了美国玉米单产量,外盘玉米价格表现较强,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近期货合约周均价报每吨268美元,环比上涨2%、同比上涨27%。11月船期美国玉米进口至我国港口完税价已经涨至接近3400元/吨,国际玉米到港价格已经远高于国内港口玉米价格。
进口粮性价比已经大幅下降,本年度进口量可能出现明显下滑,相应的份额需要由国内玉米填补,一定程度上利多国内玉米价格。不过我国玉米自给率在90%以上,也不能过分夸大进口受阻的影响,并且我们仍有大量陈水稻可供调控使用。
三、流通问题不容忽视
此处流通主要指两方面问题,首先是产区高价及上量不足,导致的产区销区价格阶段性倒挂,粮源外流减少,粮源消化并不多,并且面对历史性高价,贸易主体及下游需求企业都非常谨慎,不敢轻易下手,使得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一种“有价无市”的地步。
另一方面,随着天气转冷、防疫压力加重,不少城市和地区又放慢了生活节奏,玉米集货及发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终端消费也势必受到影响,动起来消费高还是坐着不动消费高,是大家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本年度消费端能否有较大的恢复性增长,才是玉米价格能否进一步走高的关键,因此这后一种流通问题的发展同样值得关注。
综合而言我们认为,短期内玉米价格仍会以博弈为主,卖粮压力后移,目前价格仍处于历史高位,消费方面也并非大幅改观,当前“流通不畅”让市场暗藏风险,随着上量增多我们认为价格有一定回落空间。对于售粮者我们认为当前价格已经不低,收益尽早兑现较为有利,对于收购主体,我们建议在当前流通不畅的背景下,以销定购缓建库存较为稳妥。
【版权说明】来源:国谷社。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