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进入2021年,国内南北生猪价差不断缩减,调运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国内各地产能恢复状况如何?未来哪个省份为生猪的输出主力?本文来具体分析。
1. 南北价差缩减,调运格局发生改变
从图1看到,2021年国内生猪出栏均价整体下降。4月中下旬开始,重点省份之间价差有了明显缩减。据卓创资讯统计,2021年1月4日全国22个省份之间最大价差最大为4.08元/公斤,至6月23日最大价差缩至2.46元/公斤。
图1
2021年6月份,南北之间的价差缩减幅度更为明显,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南方大场进入产能释放期,加之天气炎热大猪积压,生猪存栏量充足;第二,近期四川、广东等地非瘟疫情有抬头迹象,出于避险需求,养殖端积极出栏生猪;第三,北方屠宰能力较强,因猪价偏低,部分屠宰企业有分割入库的操作,生猪消化速度加快;第四,进入梅雨季节,南方多地有降雨天气,加之广东等主销区存新冠疫情,猪肉消费受到一定影响。
2. 大场投资有偏好,养殖端补栏速度加快
价差的变化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南北各地的复产速度。南北之间价差缩小,侧面证明了南方市场恢复速度加快,部分省份已完成了由依赖外调到自给自足的转变。
图2
非瘟为行业头部企业创造了机会,为了快速弥补市场空缺、占领市场份额,资金实力雄厚的规模养殖场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在投资收益、政策引导及下游需求作用下,大场投资向华南、西南主销区倾斜,东北、华北比例较小。前期在大场带动、后期在丰厚养殖利润的驱使下,南方市场散户的补栏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
3. 产能不断释放,南方可实现就近调运
产能:整体来看,2020年6-8月、2021年1-2月局部虽有疫情复发,但整体基本可控,生猪存栏量多数时期保持正增长趋势。同时,随着母猪群体的不断更新升级,三元母猪陆续被淘汰,生产性能提升,生猪存栏恢复速度加快,5月份更是“井喷式”增长。据卓创资讯了解,截至2021年6月份,国内生猪存栏量已恢复至正常年份的90%左右,且因生猪交易均重增幅13%-16%。因消费偏差,目前猪肉处于供应过剩状态。
图3
调运:经过长达两年的恢复,目前国内多数省份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两湖、四川供需基本可实现平衡,仍需调入的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省份间产销情况发生转变,未来生猪的长途调运或减少。根据产能恢复速度推算,未来云贵川、两湖、广西或为南方市场的输出主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