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死率高达90%~100%,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防治药物,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健康生猪主要通过接触病猪、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餐厨剩余物等感染。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钝缘软蜱通过叮咬健康生猪传播病毒,使非洲猪瘟成为养猪业面临的严重威胁。
  ASFV进入猪体后,首先在鼻咽部或扁桃体发生感染,然后迅速蔓延至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迅速,弱毒感染则会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中死亡率为20%~40%,幼年动物则为70%~80%,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为10%~30%。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猪、猪肉或其他受感染的动物或物品;喂食受污染的饲料或水;蜱虫叮咬传播;以及通过车辆和人员携带病毒。这些传播途径使得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变得尤为复杂。
  非洲猪瘟对中国养猪业带来了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养殖主体结构的改变,市场出现二次育肥现象,母猪高淘汰率,以及饲料产量增速高于猪肉产量增速。这些变化对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规模猪场需要科学选址,谨慎引种,提高猪群免疫力,进行全面消毒,对饲养人员进行封闭管理,实施生物防控措施,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夯实生物安全建设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用抗病毒药物,加强监测,制定并遵守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计划,定期检查和评估生物安全措施,更新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定期评价生物安全效果。通过这些措施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