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20.50元/公斤,与8月15日的峰值相比下调了0.65元/公斤,跌幅为3.07%。尽管如此,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仍高出3.51元/公斤,涨幅达到20.66%。近期,生猪价格经历了冲高阶段后,阶段性利好因素逐渐减少,市场呈现出弱势稳定的调整态势。
自7月底以来,生猪价格进入上升通道。期间虽然出现频繁震荡,但整体趋势保持上行。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几个因素:首先,市场情绪的提振增强了进入7月下旬后的看涨预期,配合养殖端在月底月初的惯性缩量,尤其是大型养殖企业,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价格的快速上涨。其次,今年散户猪源同比减少显著,部分地区标肥价格差异扩大,中大猪价格优势日益明显,对价格形成支撑。第三,去年三季度猪病蔓延导致的产能减少,使得7月份的供应端缺口得到部分兑现,而8月上旬供应端增量不明显,进一步利好市场,价格涨多跌少。
然而,进入中旬后,养殖端的出栏量逐渐增加,市场压力加大。与此同时,需求方面持续疲软,屠宰量减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7月29日至8月15日期间,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从19.22元/公斤上涨至21.15元/公斤,半个月时间上涨了1.93元/公斤,涨幅超过10%。与此同时,白条价格迅速跟涨,但终端接受度不高,导致屠宰企业的白条订单显著减少,企业不得不减少屠宰量,谨慎收购。此外,价格冲高之后,二次育肥的进场明显减少,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价格在区间内频繁震荡。
进入8月下旬,随着天气转冷和中小学生的开学,市场看涨预期有所增强,北方二次育肥开始进场,对需求有所拉动。养殖端反映,当前部分地区阶段性供应偏紧,月底计划正常完成即可,集中加量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月底需求带动或将迎来新一轮上涨,但本月上旬价格已达到阶段性高点,因此上涨幅度可能会有所限制。毕竟,当前终端消费较差,市场即使缺猪,也不缺肉。此外,白条价格被迫跟涨之后,高价位抑制了需求。
展望未来,九十月份乃至四季度,价格上涨势头可能会有所放缓,持谨慎乐观态度。一方面,供应量的增加将减弱利好因素,虽然需求逐步改善,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终端消费恢复较慢,需求的增加可能不及供应的增加。因此,在上行过程中伴随频繁震荡将成为常态。短期内,九十月份天气转冷、学校开学、中秋国庆等利好因素将促使养殖端适当增加出栏量,供需博弈之下,生猪价格可能出现涨跌互现的局面,高位拉扯。长期来看,基于十一十二月份二次育肥减少,年底养殖端出栏冲量,市场行情可能不及预期。总体而言,虽然震荡上行的趋势容易把握,但要理清短时频繁震荡的规律,实现利润最大化,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顺势出栏,规避风险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