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子宫内膜炎导致的产胎间隔延长、母猪利用年限缩短、产仔数减少等造成的间接损失无法估量。了解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于减少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
  1. **病原菌感染**:从感染子宫内分离到的病原微生物通常在畜舍环境中也可以分离到。在产后早期(产后10天内)从感染子宫分离到的病原大多是大肠杆菌、化脓性放线菌和葡萄球菌,个别病例可以分离到坏死杆菌;在产后2~3周的感染病例中分离到的细菌通常有化脓性放线菌和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感染的特点是子宫内常排出大量白色或黄白色的浓汁。
  2. **营养缺乏**: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缺乏,或矿物质的添加比例失调时,母猪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特别是硒和维生素E、维生素A缺乏的母猪群,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较高。
  3. **饲养管理因素**:饲料中蛋白质缺乏或蛋白质品质不良的猪群,本病的发病率较高。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患难产、胎衣不下等疾病的母猪的发病率较高。过肥或过瘦、缺乏运动的母猪产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4. **分娩时的不利因素**:母猪在分娩时体能消耗、身体虚弱,加上饲养环境的改变,使其对外界病原的抵抗力降低。产床卫生状况差、助产时器械消毒不严格、产道损伤等原因,促使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
  ###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 **急性子宫内膜炎**:一般在产后7天内发病,常见的症状有体温升高至40.4~41.5℃,心跳、呼吸加快,鼻镜干燥,食欲不振,有时会发生便秘。严重的病例出现菌毒血症、体质衰弱、代谢紊乱。母猪有时拱背、努责、外阴红肿,从阴门内流出许多灰红色粘液或污秽不洁的红褐色粘液,并夹杂着坏死组织碎片,甚至脓性分泌物,气味腥臭。
  - **慢性子宫内膜炎**:母猪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有时可能会略有升高,采食、饮水正常。母猪躺卧时常排出浓性分泌物,阴门及尾根上常粘附白色混浊的稀薄的分泌物,严重的病例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些母猪在发情、配种时或配种后,排出大量白色浆液性或黄色或灰白色较粘稠的脓性分泌物。
  - **隐性子宫内膜炎**:有些患病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或发情症状不明显、发情时间无规律,而且交配时多数母猪发出呜叫声或不愿接受配种,配种后绝大多数也不易受孕,即使偶尔配种成功,也常因胚胎着床不良,出现死亡而造成流产。
  ### 临床诊断
  1. **临床症状**:此类患病的母猪经常从阴道内流出多量白色粘性分泌物,尾根、会阴部周围有大量的污秽的子宫分泌物。结合情期变化和粘液性质,可以建立初步诊断。
  2. **实验室诊断**:包括子宫颈口粘液的白细胞检查和隐形子宫内膜炎精液生物学诊断。
  ### 治疗
  - **子宫灌注法**:采用抗生素或碘溶液子宫内灌注。具体做法涉及使用特定药物组合进行子宫灌注,以治疗子宫内膜炎。
  - **激素疗法**:前列腺激素能溶解黄体,促进子宫分泌物排出体外,提高母猪的妊娠率。
  - **子宫冲洗**:对脓性子宫内膜炎和顽固性子宫内膜炎可选用子宫冲洗法,清除滞留在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
  - **全身治疗**:若母猪产后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全身症状明显,为防治产后败血症的发生,采用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 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全价日粮,提高母猪的抗病力。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全价日粮,改善母猪体况,减少各类应激,加强产后母猪护理,对防止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极为重要。
  2. **环境消毒与卫生**:加强分娩母猪舍、产床及母猪产前产后乳房和后躯的消毒工作,保持产房干净、干燥,减少母猪的感染机会。人工授精注意无菌操作、器械注意消毒。
  3. **中药制剂使用**:母猪产后2~3天内,饲喂中药制剂益母生化散,促进产后子宫复原,促进乳汁分泌。
  4. **助产操作**:母猪发生难产需要助产时,要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助产操作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母猪产道。
  5. **预防性用药**:对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经助产和产后胎衣不下的母猪,采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6. **种公猪卫生保健**:种公猪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保健,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强卫生保健措施,注意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和检疫。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