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猪价一度冲高至19.25元/公斤,月内累计涨幅近7%,较年初低点反弹超过44%。然而,随着市场购销格局的变化,猪价开始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通常情况下,7月份为猪肉消费的淡季,白条市场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软现象。今年,受炎热潮湿天气影响,居民饮食偏好发生改变,替代消费增多,猪肉需求受到抑制。此外,高温天气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停工,学生放假也影响了餐饮业的需求,主流屠宰企业订单减少,开工率降至23.6%左右,消费端的支撑力明显减弱。
尽管如此,猪价却出现了逆势上涨。这主要归因于养殖端出栏节奏的变化。由于产能去化的利好兑现,市场出现“缺猪”现象,供应压力减轻。养殖端中大猪和标猪存栏量减少,加之市场对未来价格看涨情绪增强及饲料成本下降的支撑,养殖端普遍采取压栏增重的策略,进一步减少了有效流通的适重猪源。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二次育肥的现象,这进一步加剧了屠宰企业收猪的压力。
近期,南方地区受到外省猪源调入受限的影响,本地标猪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看涨情绪进一步提升。然而,猪价持续上涨后出现下跌,市场购销格局发生变化。截至7月26日,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降至19.17元/公斤,下跌0.08元,国内市场大部地区猪价下跌。北方地区猪价普遍跌破19元/公斤,南方地区价格重心略有回升,华南地区猪价维持高位稳定。
目前,猪价由涨转跌的原因在于消费支撑薄弱,主流消费城市白条购销表现一般,商贩多采取减量稳价策略,消费端的压力愈发明显。屠宰企业订单缺乏增量,开工率保持低位。在生猪供应方面,养殖端的认卖心态有所改善,散户及集团猪企逢高出售,适重猪源供应增加,二次育肥补栏成本上升导致积极性减弱,屠宰场上猪节奏加快,采购难度减小,部分屠宰企业开始出现压价心态。
综上所述,基于市场多方博弈的结果,猪价呈现出震荡偏弱的走势。然而,随着月末的临近,集团猪企出栏增量有限,市场底部支撑依然存在。预计本轮猪价下跌难以持续,短期内市场或将维持弱稳态势,后续需关注规模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以及屠宰企业开工率的变化。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