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呈现‘S’型曲线,其中家禽行业处于高级阶段,而生猪行业则在中级阶段,与欧美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以PSY指标为例,发达国家平均值超过30头,我国则在20头左右。企业间生产水平差异显著,先进企业能达26-27头,而落后企业可能只有16-17头。反刍动物生产水平整体落后,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效率低,尚处于初级阶段。这种现状是由经济发展、政策、资源和技术进步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并将在未来多年保持不变。
  生猪行业因其发展阶段和企业间生产水平的不均衡,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盈利潜力。资本的进入可以通过提升技术、管理、规模和价值链整合来增强盈利能力。因此,未来几年内,资本将持续涌入,直到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企业间差距缩小。
  在猪价波动时,中小散养猪场和新增规模化产能的竞争力对比是个重要话题。中小散养的账面成本可能较低,但实际生产效率并不高。而新增产能虽然短期可能面临亏损,但长期看,其产能会被整合,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近年来,养猪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例如二次育肥、二元回交和三元杂交母猪的使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二点式生产布局以及楼房养猪。这些创新在疾病防控、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提升方面都展现出潜力。
  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关键,技术的掌握和使用将加大企业间的差距,疾病虽影响成本,但不影响供给,反而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利润空间的扩大。因此,所有相关产业都应注重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