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猪肉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每年还需大量进口,数据表明近年来丹麦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进口国之一,丹麦的养猪业更是世界闻名。

丹麦不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绝对是一个农业强国。丹麦素有“欧洲食橱”美誉,是世界上城乡差别最小的国家之一,是全球公认的农业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丹麦国土仅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91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1亩,比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要小,但是丹麦的农牧业却十分发达,农牧业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且农畜牧产品绝大多数出口,其中猪肉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养猪强国。

那么,丹麦作为一个北欧小国,论气候条件不如南欧国家,论自然资源禀赋也不如其他北欧国家,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养猪强国?他们是如何养猪的?

    6人养殖17000头生猪  

说起丹麦养猪业,距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在丹麦养猪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才可以上岗,因此他们每个养猪厂的工人实际上都是知识渊博的养猪专家;他们采用科技化养殖,目前基因生物技术和计算机自控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养猪业,而且猪群的疾病控制、饲料管理、遗传育种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形成了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的养猪模式。

而今,丹麦全国5000个猪场年产生猪约3000万头,相当于每一个人养了5头猪,其中90%用于出口,出口额约占丹麦农产品出口额的23%,是世界第三大的猪肉出口国。

丹麦农业历史悠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丹麦农业和食品理事会首席顾问延斯·雷恩表示,丹麦的“农业童话”是一个经过150多年来不断建立和优化价值链的故事。以养猪业为例,首先,丹麦猪场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非常高。机器在很多方面帮助养殖者从繁重的喂食和清扫工作中解脱出来,一切可通过电脑后台操作来完成。一个年产17000头生猪的养猪场里,只需6名工人就可正常运转。

    天生鲜嫩 出口全球 140 多个国家及地区 

我国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也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之一,人们越来越追求吃得美味和健康,丹麦猪肉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出口140多个国家及地区,获得全世界消费者的认可,到底凭什么呢?

猪龄小,6个月出栏丹麦猪肉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嫩”。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动物肉嫩,年龄较大的动物肉老。 丹麦猪肉由于品种好、饲料营养均衡,丹麦猪能够完全发挥成长潜力,6个月即可出栏,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小鲜肉。而我国本土生猪出栏大约需要9个月。

肌间脂肪含量平均约达1.5%肌间脂肪是猪肉鲜嫩的关键,就像我们常说的“雪花肥牛”,里面白色的“雪花”就是脂肪,肌间脂肪含量影响猪肉的口感,相关试验表明,约2%的肌间脂肪含量的猪肉属于最佳状态。丹麦猪肉经过多年的精心育种,其瘦肉率大约在60%左右,属于瘦肉型猪。同时里脊和类似切块的肌间脂肪含量平均约达1.5%,具有嫩滑多汁、味道香浓的特点,是加工和零售的理想之选。

从科学的角度讲,猪肉的鲜嫩除了取决于肌间脂肪的含量、动物的年龄还包含生猪屠宰前后的处理和加工等多个因素,是整条生产链水平的综合体现。

生猪动物福利猪的生活环境也会影响肉的嫩度。而在丹麦环境改善不断在发生,例如丹麦养猪场要配备给猪降温的淋浴系统,还要给猪准备天然材料做成的拱玩“玩具”;从2013年1月开始,所有怀孕母猪都要在散养圈舍里生活,不能单独饲养在固定栏位里;运输过程尽可能让猪保持舒适,丹麦猪在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仅有0.009%(2011),处于世界最低水平。

屠宰后妥善处理猪在被屠宰后,肌肉会逐渐收缩变硬,只有放置一段时间,才能使导致肉质变硬的蛋白质缓慢降解,重新恢复柔软。丹麦猪肉一般要在不超过5℃的低温环境下放置3天,如此可以充分解除僵直状态,口感更佳。

对于养猪从业者,让猪肉天生鲜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丹麦经过多年努力的结果,他们从育种到饲养到加工的所有阶段都付出努力。丹麦猪肉不仅质量好,还有极佳的稳定性,所有分割品大小一致、质量稳定、保质期长。丹麦猪在运输和屠宰前承受的压力小,也是丹麦猪肉鲜嫩美味的原因之一。

    猪肉高品质的质量保障体系 

丹麦养猪业是丹麦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占丹麦农业总产值的近 30%。丹麦猪肉之所以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人信赖还在于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打造出始终如一的放心品质。

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在丹麦和欧盟法规的基础之上,丹麦猪肉建立了被称为“质量安全保证”(Quality and Safety Guarantee,简称QSG)的质量体系。丹麦养猪业不仅遵守欧盟动物源性食品的特定卫生条例(853/2004/EC)、食品卫生条例(852/2004/EC)和残留监测条例(96/23/EEC),还自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创造出许多特有的工序。

4倍检测量。食品安全是丹麦猪肉的基石。屠宰场负责执行鲜肉中残留物质的全面检测项目。并且所有的屠宰场都必须经过《全球红肉标准》(Global Red Meat Standard,简称GRMS)认证。连同政府监控在内,丹麦养猪业每年检测大约18000份随机样本,接近欧盟法规要求水平的四倍。而如此高强度的监测,丹麦猪肉也从未发现激素残留,杀虫剂的水平也一直低于允许的限制水平。

0.05%抗生素残留为了消除非必要抗生素的使用,丹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记录了每个畜群内兽药使用量的国家。药房、兽医和饲料厂必须向兽药统计数据库(Vetstat)提供处方药使用信息。丹麦监管当局不仅严格禁止在猪饲料中使用催生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而自1991年起,抗生素残留的检出率从未超过0.05%。实际上,在每年检测的1万多份样本中,通常仅有1-2个呈阳性。

每3年检查认证:在丹麦,无论是在养殖还是屠宰过程中,均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检疫标准。每隔三年,所有的猪群都要经过独立认证机构的认证,以确保生猪在福利、可追溯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全部达标。其他一些专门的事项则需要每年进行审查。在屠宰场,所有生猪必须经过由政府审核和雇用的专业兽医的严格检查后方能屠宰。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0%丹麦在长期发展养猪业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减少养猪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养殖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饲料消耗。丹麦养猪业则通过改进饲喂系统和成分配比来提高饲喂效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丹麦监管当局严格禁止在猪饲料中使用催生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还要求生产企业利用科技成果,增强生猪对饲料中氮和磷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幅减少生猪通过粪便排放出的氮和磷等污染物质。目前,欧盟对于养猪场每公顷土地所允许的最大氮排放量是170公斤,而丹麦则更加严格,仅为140公斤;此外,丹麦法律要求粪便在指定时间段返田,实现土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于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措施,在过去20年间,丹麦屠宰场将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了30%。

猪死亡率只有0.006%丹麦在路途上的猪死亡率只有0.006%,是世界最低的。运输动物必须得有专车,司机也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所有的车都安有GPS系统。

更为细致的是,如果是上市被贴上“有机”标签的“有机猪”,政府还规定它们每年4月至11月间必须出栏放风散养。每年4月的某个周末,全国猪牛鸡等蓄养动物均在此日开始“放风”,这一天还被定为全国“有机日”,民众可以携家带口去农场共赏“出栏盛况”。

    丹麦现代化合作社 养猪业繁荣的“秘诀” 

丹麦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生产效率,应该归功于其整个养猪产业链的协会体系及机制。丹麦一方面运用工业、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了养猪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运用合作社模式通过商业手段提高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促使行业不断朝良性循环的道路发展。

丹麦王国有几大行业协会,分别为养猪者协会、育种协会(丹育)和生猪屠宰行业协会。每个产业链内的成员分别归属于其所属的行业协会,而所有协会的运作资金,是从每位协会成员所售出或屠宰的每一头猪抽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协会把这笔资金当作市场运作及研发资金。

1887年,丹麦第一家养猪合作社在日德兰半岛的霍森斯成立,农场主拥有接收其生猪的屠宰场,该合作社至今仍是丹麦养猪业的典范。

现如今丹麦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大型企业,农民通过企业直接参与到庞大的市场中,从而获得最大的报酬。丹麦民众甚至称,没有合作社就没有现代化的丹麦农业。

巨大的猪肉产量离不开优质的生猪品种。丹麦养猪业为了保证猪的品质,非常重视种猪的培育,经过百年不断完善种猪繁育经验和基于数据、DNA编码的生物科技筛选育种能力。种猪被誉为生猪产业的“芯片”,在养猪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与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为了给所有养殖者谋福利,丹麦养猪业会将研究项目集中起来,与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将所得成果在整个行业内进行公布。奥胡斯大学的农业科学学院是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它在猪基因组测序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帮助丹麦成为第一个将DNA技术用于种猪选育的国家,大大提高了选拔优良品种的效率。丹麦技术大学的国家食品研究所履行调查职责,为丹麦兽医与食品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建议和风险评估服务。而丹麦技术大学兽医学院负责提供家畜疾病等方面的相关教育和建议。哥本哈根大学兽医学院是欧洲顶尖的兽医学院,拥有两所最先进的兽医教学医院,也是丹麦唯一的兽医培训机构。

养殖人员学习培训在丹麦,成为一名养猪户是要经过3年8个月的培训。就算是只想当一名普通养猪场员工,也要经过2年学习才能上岗。即使毕业之后,养殖者仍然需要了解最新的研究信息,以保证自己处于领先水平。

培育优质种猪芯片。通过建立26个核心猪场和65家扩繁场,饲养保存大量的曾祖代和祖代种猪,实现丹麦种猪交叉杂交不断优化父母代种猪。丹麦种猪的培育,90%-95%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通过种群间的遗传谱系监控,以防近亲繁殖。同时,丹麦育种专家会定期前往种猪场,对最具期望值的种猪进行测定和遗传评估,评估的指数包括日增重、料肉比、瘦肉率、窝产仔数、体型、肉的pH值、屠宰损失率等。

丹育种猪以高繁殖性能著称,公司最早采用基因组选择技术,不断改良种猪性能,同时通过大数据精准服务客户不同需求。自2013年以来,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30头仔猪,最高可达年产40头,在所有欧盟国家中处于最高水平。据介绍,丹育科学的育种计划数十年来为养猪者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在过去三年中,已将平均每头猪的年均利润提高了1.81欧元。

现今,丹麦主要培育有大白、长白、杜洛克、兰德瑞斯,均是行业上公认的优良品种。其中,“长白猪”还是世界主要的三大洋种猪品种之一。举世闻名的“兰德瑞斯”瘦肉型猪就是丹麦从1896年起经过多次试验培育出来的新型猪种,它比一般的猪多一节脊椎骨和两根肋骨,腰身长,背膘薄,瘦肉多,生长发育快,五个月就可长到90多公斤。猪肉在畜牧业产值中占40%。

虽然中国是全球猪肉第一大生产国,但种猪供应却非常依赖进口,其中丹麦是中国的主要供应国之一。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进口丹麦系种猪4244头,占中国进口种猪比重高达4成。像是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三元杂交品种,生猪生长快、育肥周期短,养殖周期一般为150—180天,有利于稳定我国猪肉市场供货稳定。而丹麦通过培育种猪,将肉篮子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中。而我国的养猪业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八鲜过海:丹麦猪肉:用7张图告诉你,我们这12年的发展趋势!

[2]参考消息:这个北欧小国,为何成为世界最大猪肉出口国之一

[3]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中国市场拉动丹麦猪肉出口创纪

[4]军工前沿科技:全球最大猪企丹麦皇冠进入中国

[5]金十新媒体:3人养10000头猪,还掌握猪“芯片”!丹麦为何能成“猪肉王国”?

[6]大武汉美食排行榜:出口140多个国家,为何全世界都对丹麦猪肉情有独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西南区整理发布,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