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中国政策法规

本文概述了中国多个政府部门关于农业、畜牧业、食品安全、环保、国际贸易、金融监管等相关领域的公告、通知和征求意见,涉及动物检疫、农产品质量、耕地管理、禽流感防控、产业链建设及政策征求意见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当前农业及相关部门的重要政策动态。

抗疫保稳硬核举措 天津市13亿元支农资金提前下达

天津市财政为抗击新冠疫情,提前下达大量支农资金,通过补贴种粮农民、农机购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保障粮食安全。同时采取多项措施稳产保供,包括农业保险、动物防疫、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和渔业发展,以维护市场秩序,确保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充足且质量有保障。

疫情期间车辆运输农业生产物资进出天津可申请“通行证”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为保障疫情期间农业生产物资和生活资料的顺畅流通,发放‘通行证’,涵盖种子、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及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企业需符合相关防疫要求并申请通行证,通行证工作专班提供24小时服务,已发放800余张,确保公路运输不受阻。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助农增收

两位基层省人大代表刘金国与刘影在河北新闻网直播中探讨如何通过深化农业改革,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延长产业链,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活富裕。他们强调了品牌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链多元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机构管理规定》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此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农业农村部为规范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机构管理,对现有规定进行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的职责与条件、遴选评价流程、监督管理措施,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旨在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2022年生猪等畜禽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通知

202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生猪等畜禽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旨在了解屠宰环节的污染情况,评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通过部级和省级监测,对跨省和省内流通屠宰企业的产品进行微生物、药物违法添加等检测,并要求各地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性和代表性。

2022年“315”晚会曝光2起食品质量安全事件

2022年315晚会聚焦公平守正主题,曝光了湖南岳阳多家酱菜生产企业(如插旗菜业)收购'土坑酸菜'、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河南省禹州市的木薯粉条造假事件。涉事企业因卫生条件恶劣、违规添加和虚假标识受到调查,相关部门已采取查封、执法和整治措施,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中南区“运猪”向“运肉”转变

2019年以来,中南区六省(区)通过严格执行分区防控政策,推进生猪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了从运猪到运肉的转变。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如制定生猪调运管理办法、指定通道规范化建设等,加强全程追溯信息化,提高效率。同时,推动规模化养殖和产业链整合,如温氏、新希望、正邦等龙头企业的参与,以及无疫小区和标准化屠宰厂的建设,显著减少了小散乱差的屠宰场点。

确保农用物资运输畅通

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级部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农用物资运输畅通,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同时倡导文明新风,加强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醒农民群众遵守防疫规定,维护公共卫生。

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部署2022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2022年3月21日,七部门在京召开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会议指出2021年农资质量总体良好,要求各地强化监管,重点打击假劣农资,规范市场秩序,落实多项整治任务。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典型案例,农业农村部提出为民办实事举措,并交流了各地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