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中欧的深林生态带来深刻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深林中的一些天然食材如蘑菇和野生动物被放射污染,人们不再被鼓励食用这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鹿和獐的污染如预期得减少,但奇怪的是,野猪肉中测到的放射性水平仍然异常得高。这个“野猪悖论”被认为是一个未解之谜。但现在通过维也纳工业大学(TU Wien)和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的精确测量,已经找到了一个解释。

衡量此类样品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铯-137,其半衰期为30年,即每30年会有一半的物质自行衰变。但是在食物中,放射性的下降会比半衰期更快;因为随着雨水的冲刷,这些元素会逐渐结合到矿物中或者深入土壤,这样被动植物吸收的数量就会减少。因此在一个半衰期之后,大多数的食物中的放射性浓度不是原始浓度的一半,而是更少。

但是在野猪中情况却非如此。在长期监测的野猪肉样品中,辐射水平几乎保持不变。直到今天,很多野猪肉样品的辐射水平超出允许限制,因此不适于食用。这也是在某些地区野猪比较少被狩猎的原因,而它们的过渡繁殖常给农林产业打来巨大损失。
研究者以铯-137为出发点进行寻找,最终他们找到了可能的罪魁祸首——松露。土壤浅层的松露会富集铯元素,而野猪特别喜欢挖出来吃。另外,由于铯在土壤中下沉的速度很慢,通常一年才能下降1cm,所以这些位于20-40cm地下的松露才刚刚开始吸收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铯,也因此,野猪的放射性在未来若干年不会下降。

那么野猪现在体内的放射性铯从何而来?研究者通过放射性元素指纹判断,现在猪从松露中获得的铯主要是铯-135,是1960年代核武器实验留下的。

【版权说明】来源:猪相关。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