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的肉牛存栏量其实是差不多的,都在9000万头左右,但美国的牛肉产量是我国的将近两倍。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在生产技术上肯定是有所欠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苏华维博士指出。
在日前由美国饲料工业协会(AFIA)、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和《牧食记》联合主办的“优质牛肉的养成之道”线上培训会上,包括苏华维博士在内的国内外肉牛营养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肉牛产业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机遇,而饲料营养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牛肉产区,其肉牛产业协会会长李杰介绍到,目前我国的人均牛肉年消费量在7公斤左右,与世界人均10公斤的消费水平有相当的差距。且在我国总计约1000万吨的牛肉年消费量中,有约30%来自于进口,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牛肉消费市场之大。
其预测,尽管当下行情低迷,未来几年中国的牛肉市场规模仍有望保持6%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
而除了肉牛价格下跌,饲料成本居高不下、肉牛品种单一、养殖及饲料营养技术匮乏等也是目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的挑战所在。
“尽管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我感觉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大于风险。”李杰称,包括美国饲料工业协会在内的中外业界当可抓住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机遇期,推动完善养殖模式和营养技术,共同把这一“蛋糕”做大做精。
养殖管理方面,李杰认为,不同于国内普遍成规模的奶牛场,肉牛场从目前看并不适宜开展工业化大规模养殖。特别对于能繁母牛,建议是由小农户或家庭农场来饲养,规模介于50-300头之间。“再大了以后就容易有一些隐性的或无谓的成本增加。”
育肥上则可以规模大一点,并实行工厂化管理,关键是要提升肉品质量、加快出栏速度,再经迅速屠宰后供应市场。为更好地满足各地牛肉消费需求,李杰建议龙头企业可在多地分散布局屠宰,再以统一品牌进行销售。

饲料营养方面,李杰指出,由于国内肉牛场较为分散,基本上都缺乏专业的营养指导和管理,亦未能最大化利用本地饲草料资源。精料部分尽管占比较小,但全国一年的肉牛饲料需求也能接近1000万吨,而专业开发不同阶段肉牛饲料的企业及技术人员少之又少,此时正是相关企业布局的良机。
他还认为,根据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消费习惯,未来营养更佳的冷鲜肉将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同时更易烹饪、更加美味的雪花肉可以更好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这些都是中国肉牛产业需要为之努力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版权声明】来源:牧食记、阳光畜牧网。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