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仔猪黄痢预防及治疗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3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

1. 病原

大肠埃希氏杆菌是中等大小((0.4~0.7)微米x(2~3)微米)、两端钝圆的杆菌,散在或成对,不产生芽孢,约50%的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大肠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值7.2~7.4。致仔猪黄痢或水肿病菌株在绵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

2.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乳仔猪,7日龄以上的乳仔猪较少发生此病。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死亡率很高。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由粪便排出病菌、传染了母猪的乳头、皮肤及环境。仔猪出生后、吸吮乳头和舐吸母猪皮肤时或接触传染物时,经消化道进入胃肠内传染发病。新建猪场,从不同场区引进种猪,如患有仔猪黄痢的病史,也会导致本病的扩散。本病的流行无季节性。猪场内一且流行了仔猪黄痢病,就会经久不断,很难根除。因此,要抓早、抓小,采取综合性的科学的防治措施,扑灭之。

3.临床表现与特征

病猪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混有小气泡或凝乳小块并带腥臭,随后拉稀愈加严重。病猪口渴、脱水,迅速消瘦,眼球下陷,但无呕吐现象,最终因衰竭、昏迷死亡。此病发病率可达50%~90%,病死率可高达100%。

4. 临床诊断

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1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见发病;在产仔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每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仔猪出生时还健康,快者数小时后突然发病和死亡。病猪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下痢重时,后肢被粪液沾污;从肛门冒出稀粪。病仔猪不愿吃奶、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衰竭而死亡。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病仔猪精。急者不见下痢,身体软弱,倒地昏迷死亡。主要病变是胃肠卡他性炎症。表现为肠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胃黏膜红肿;肠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5.防治

(1)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产房和母猪体表、乳头的清洁卫生。

(2)氧氟沙星0.5~1毫升/只,肌肉注射,每天2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