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粮价走势如何?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日期:2020-11-12 12:14 作者: 来源:中国兴农网

       粮食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粮价震荡传导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出现了阶段性波动,粮食价格上涨会持续吗?未来走势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刘冬竹,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问:今年粮食价格出现波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刘冬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恐慌心态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加之社会流动性资金充裕,国内粮食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202010月,国内主产区籼稻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0%左右,粳稻上涨6%左右,小麦上涨5%左右。原粮成本上升,米面等成品粮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涨幅相对较小。10月份国内主产区籼米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左右,粳米上涨1%左右,面粉基本持平。同期,越南大米出口价格同比上涨37%,美国小麦出口价格上涨14%,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0月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5%。总体看,国内口粮市场价格基本平稳,处于正常波动区间。受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玉米供需趋于紧平衡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涨幅较大,达到30%左右,但没有超过2014年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玉米价格上涨,是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粮价多年低迷状况下的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充分说明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市场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问:未来粮食价格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刘冬竹:2020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夏粮实现增产,秋粮收获接近尾声,丰收已成定局,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需求,也有效保障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军需民食。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预计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保持在合理区间波动。11月份后,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的增加,临储玉米持续出库,以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问:当前稻谷市场收购价高于同期,未来价格是如何变化?
  刘冬竹:目前中晚稻集中上市,市场购销活跃,市场化收购占主导,优质优价特征明显。11月初,粳米全国平均出厂价209/斤,比上年同期高3分钱;中晚籼稻收购价在14145/斤,比上年同期高142毛钱。稻谷高开高走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灾情、舆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引发上涨预期积累发酵,持粮主体捂粮惜售心态较重。二是储备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采购新粮积极,计划收购量大,提价收购意愿强烈。从后期看,随着稻价进入高位,继续上行的阻力大。近年来我国稻谷供给充裕,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在供需宽松的基本面下,目前稻价已超过国家拍卖稻谷出库价,由于稻谷库存充裕,供给压力后置,市场风险不断积聚。此外,在稻强米弱背景下,收购主体提价收购意愿普遍降低,稻价上行阻力加大。总体看,今年稻谷丰收已成定局,目前稻价处于合理区间,其恢复性上涨,有利于减少稻谷库存压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问:10月以来,国内新玉米上市价格高开高走,后期是否还会继续上涨?
  刘冬竹:整体而言,国内玉米价格上涨,是主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玉米消费的结果,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正常合理的。后期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一是9月份东北发生的台风灾害对产量影响有限,台风前玉米产量基本形成,今年玉米仍是丰收年景,后期玉米上市量将集中增加。二是华北地区小麦与玉米价格出现倒挂,迫使部分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近期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明显好转,正是由于饲料企业采购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玉米价格上涨。三是前期成交的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仍在继续出库供应市场。四是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数量明显增加。今年1-9月我国进口玉米和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已达1773万吨,同比增加617万吨。值得注意的是,11月初玉米期价明显回落,东北产区用粮企业玉米到货量明显增加,说明玉米上市量正在不断加大,价格基本达到预期,继续看涨预期减弱,农民和经纪人售粮积极性提高。在这里,我建议农民朋友卖粮时,尽量做到均衡有序售粮。既不能盲目捂粮惜售,也不能扎堆售粮,避免集中售粮价格下跌,未出售的粮食要离地通风,上楼子、上栈子,避免霉变坏粮、造成损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