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发生概率也逐年增高,其中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成为导致猪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指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因受到损害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应答不全,导致生猪对一些低致病性致病原甚至弱毒疫苗产生异常反应。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了解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危害、诱发原因及其常见类型,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 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危害
  生猪发生病毒性免疫抑制病后,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导致生物活性、免疫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被抑制,免疫应答功能减弱。发病后的生猪表现为免疫麻痹或免疫耐受状态,甚至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凋亡。由于免疫能力受损,生猪长期处于亚临床状态,影响其健康发育。此外,免疫抑制的生猪容易出现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导致机体缺乏对特定疫病的抵抗力。最后,发生病毒性免疫抑制的生猪非常容易并发多种疾病,给治疗带来困难,不利于健康恢复。
  ### 诱发因素
  #### 传染性因素
  在兽医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如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等,均能引发生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此外,一些细菌性疾病如副猪嗜血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或猪喘气病等,以及弓形虫病和寄生虫病,也能导致免疫抑制。
  #### 非传染性因素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生猪的营养摄入情况、免疫接种药物因素、应激反应、自身遗传因素,以及机体理化因素等均可能导致病毒性免疫抑制病。例如,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饲料霉变、疫苗接种不当或药物使用不当等,都会损害机体免疫功能。
  #### 其他因素
  猪群容易受到多种应激刺激,导致整体免疫能力下降。生猪自身的生理和遗传情况,以及病毒性疾病的持续性感染和多重感染,也是造成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
  ### 常见的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病
  ####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猪蓝耳病)
  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感染后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各生长阶段的生猪均可感染,对妊娠母猪和仔猪的感染性更强。猪蓝耳病的传染性极高,可通过空气传播,导致3公里以内的生猪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 猪圆环病毒病2型(PCV2)
  该病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导致免疫细胞减少和凋亡。感染猪只容易并发其他病毒或细菌性疾病,各个年龄段的猪只均易感。PCV2分布广泛,阳性检出率较高,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 猪瘟
  猪瘟由猪瘟病毒(CSFV)感染引起,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任何年龄段和品种的生猪均会感染发病。猪瘟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对母猪和仔猪的危害较大。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 猪伪狂犬病
  该病由猪伪狂犬病毒(PRV)引起,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对哺乳期仔猪的危害更高。病毒可通过直接、间接以及垂直途径传播,冬季更为常见。
  #### 猪细小病毒病
  该病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任何品种、年龄段的生猪均可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器具、饲料、饮水等发病,对妊娠期母猪危害较大。
  ### 防控措施
  ####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在生产养殖过程中,需减少对猪群的应激刺激,使用配合饲料并确保营养均衡,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此外,还需控制好生猪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影响正常活动与采食。
  #### 科学免疫接种
  养殖场应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疫苗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遵守一猪一针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养殖场应科学选址,远离居民区和闹市区,建立绿化防护带,减少外来致病原的侵袭。同时,建设健全消毒管理设施,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消毒管理,并做好引种工作,确保引进猪只无异常。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