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注射疫苗是为了让猪体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从而避免患上相应的传染病。疫苗的防病作用是特异性的,即每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例如,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和蓝耳病等疾病一旦发生,可能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这些烈性传染病非常必要。
  在制定免疫计划时,养猪者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免疫的效果。
  首先,明确免疫目标至关重要。例如,后备猪配种前4-8周需要免疫二次,经产母猪配种前4周需要免疫,以此来保护胎儿。母猪产前4周进行跟胎免疫,可以产生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如大肠杆菌疫苗和链球菌疫苗。而产前40天接种病毒性腹泻活苗,产前20天接种病毒性腹泻灭活苗,则能有效控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同时,为了保护母猪、胎儿和仔猪,伪狂犬、猪瘟及口蹄疫疫苗可以全年普免3-4次。这些普免疫苗需要具备高安全性,对母猪和胎儿影响小。
  其次,保护仔猪直到出栏也是免疫的重要目标之一。当母源抗体合格率降至65%-70%时,需要进行首免,并在首免4周后加强免疫,以保护育肥猪直到出栏。在猪瘟或伪狂犬病发病时,可以对全群进行紧急免疫,但所选用的疫苗需要能迅速产生免疫保护,毒力小且应激小。需要注意的是,蓝耳病疫苗毒力较高,产生抗体较慢,不适合用于紧急免疫。
  此外,免疫计划需要考虑地域性和个性化因素。不同地区、不同猪场的疾病情况不同,因此免疫程序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各自猪场的具体方案。同时,口蹄疫和猪瘟等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必须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强制免疫。病毒优先原则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如猪瘟、伪狂犬病和口蹄疫的免疫应放在最优先考虑。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免疫则需重点关注,以防止严重的混合感染。为了保护胎儿,母猪应重点接种乙脑和细小病毒疫苗;为预防哺乳仔猪腹泻,产前母猪应重点接种病毒性腹泻疫苗;为预防育肥猪呼吸道综合征,仔猪应重点接种肺炎支原体疫苗。
  经济性原则也需重视。对于如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疾病,感染后不仅会影响生长速度,还会增加耗料,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应根据猪场损失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科学免疫。同时,免疫还需遵循季节性原则,如在蚊虫大量繁殖的夏季前4周免疫乙脑疫苗,在高温多湿的夏季重视链球菌、猪肺疫、猪丹毒的免疫,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加强口蹄疫和病毒性腹泻的免疫。
  阶段性原则和避免干扰原则同样重要。在易感染阶段前4周进行免疫,或在野毒抗体转阳前4周免疫,必要时1个月后还需加强免疫。为避免母源抗体干扰,应在母源抗体合格率下降到65%-70%时进行首免。同时,避免在长途运输后、断奶、转群、去势、换料、气候突变时进行免疫。此外,免疫前后应避免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
  安全性原则同样不可忽视。首次应用新厂家、新品种疫苗时,最好先进行小群试验,确定安全后再大规模使用。免疫监测则是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也是监测免疫是否成功的依据。免疫后1个月监测疫苗免疫是否成功,免疫后3-4个月监测抗体维持时间,重点关注种公猪、后备猪和育肥猪的免疫状况。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