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为缓解生猪养殖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楼房养殖模式逐渐兴起。本文将探讨楼房养猪的现状及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点,以期为楼房养猪提供参考。
### 楼房养殖现状
改革开放后,中国养猪业从散养逐步走向集约化全封闭式管理,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和“流水式作业”的生产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随着国家对土地使用审批越来越严格,楼层养殖的发展初步解决了大量土地使用的问题。楼层养殖采用繁殖育肥一体化生产方式,各生产阶段的猪舍集中在同一栋楼内或各区独栋分区管理,猪群通过连廊或电梯进行周转。这种模式虽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
### 楼房养殖过程存在的问题
楼房养猪模式不仅仅是将平养猪场几个部门叠加在一起,而是一个分层独立养殖、循环周转的体系。这种模式占地面积少,争取产能最大化,但对生产工艺等要求较高,如楼层建筑、环保工艺、粪污处理、舍内环控自动化、空气净化等。
#### 2.1 粪污处理设备
楼层养殖依赖自动化设施,但粪污处理是一大难点。以某猪场为例,妊娠、育肥两个部门地沟以刮粪机进行舍内粪污清理,效率高但维修频率极高。随着满负荷生产后,刮粪机走形、钢丝绳磨损严重,几乎每个月都需要维修并更换配件。这不仅增加了生物安全风险,还可能导致消毒不彻底的问题。
#### 2.2 楼层舍内防水
楼层地沟防水是楼房养殖的关键。以某猪场为例,保育、产房为水泡粪,使用不到两年时间,地沟做的防水毡脱落或鼓起,出现滴水渗水现象。这不仅影响了猪舍的密闭性,还加大了疫病防控难度。
#### 2.3 楼房空间密集紧凑
楼房养猪猪群密集,楼层间猪舍垂直距离较短。各层舍内的空气通过风机转动,统一排放到除臭间。随着风机停止,部分气体回流到猪舍,空气交叉污染,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 2.4 猪群全进全出
楼层养殖密度大、规模大,能否做到全进全出是一个挑战。当出现部分‘掉队’猪时,如果不处理掉而转入其他楼层舍内继续饲养,会增加防疫难度和生物安全风险。
#### 2.5 五流安全体系
猪场主要以人流、车流、物流、水流、猪流五流为主,其中物流和猪流流动频繁。应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楼层为单位,做到人员与猪只通道分开,避免交叉感染。进生产区附房需经过洗浴、换工装等严格流程,将人员和猪只用专用电梯分开,严格做好消毒工作。
### 楼房养猪改进措施建议
#### 3.1 科学规划,合理分区
楼房养猪需要坚持‘高效环保,健康发展’的理念,对楼层建筑进行合理分区。妊娠和产房相关性近的,可分布在同一层;保育和育肥可分在一个区域,便于猪群周转。每个楼层划分为多个单元,实现精细化网格化管理。
#### 3.2 全进全出原则
坚持‘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阻断疾病传播。实施楼房养猪方面更应坚持‘全进全出’,便于实现单元化、网格化管理。
#### 3.3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主要还是人流、物流、猪流、水流、车流五区五流的管理,人员、物资必须严格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坚持猪只‘动则必检’原则,对移动猪只、赶猪工具、所经道路、转入猪舍都要进行严格采样送检。加强动物防疫意识,正确执行免疫操作流程,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 3.4 坚持生态循环原则
楼房养猪应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将粪便集中处理,实现有机处理。有机粪便和处理后的粪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等,走可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 结语
综上所述,楼房养猪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中。虽然硬件设施尚未完全成熟,但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如何有效提高生物安全防控能力,仍面临高成本和技术要求高的挑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