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饲技术是一种模拟自然感染途径,通过将发病动物的粪便、病料或其他含有病原的材料经口感染未发病动物,以达到全群同期感染并同期恢复,最终控制疫病流行并降低损失的临床操作方法。在防控病毒性腹泻时,返饲技术尤为关键,以下是其操作要点。
### 1. 返饲样品的采集
采集发病动物的粪便或肠内容物时,应确保样品在发病后24小时内采集,以种猪或仔猪的稀粪为佳,因为这些样品中的病毒含量较高。采集时需保证代表性,通常每批采集5-10头猪的粪便或3窝仔猪的肠管及内容物,并进行混合均匀处理。为减少污染,可使用塑料袋收集种猪粪便,并注意避免沾染泥土等杂质。
### 2. 返饲样品的处理
样品处理需及时,防止病毒活性降低。稀释液应使用不含消毒剂的饮用水,并加入适量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青霉素加链霉素等。种猪粪便应即采即用,仔猪肠管需剪碎后刮取内容物,再进行稀释。处理后的样品需用纱布过滤以去除杂质,并确保从采集到返饲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 3. 返饲的操作
返饲时要保证足量均匀,每500克种猪粪便稀释至1千克液体后,可返饲30-50头种猪;仔猪样品稀释后可返饲15-20头种猪。对于限位栏种猪,可将样品洒在饲料上;大栏饲养则需将样品拌料,多点投料。返饲后72小时内暂停饮水消毒,但需加强环境消毒,注意猪只粪便管理。
### 4. 返饲效果评价
返饲后,种猪应有大比例出现腹泻症状,但具体比例受免疫情况、胎龄等因素影响。对于免疫次数少于两次或胎龄较小的种猪,腹泻比例应达到70%以上;免疫次数多于三次或胎龄较大的种猪,腹泻比例应在40%以上,而后备猪和一胎猪则应在80%以上。
### 5. 返饲后操作
返饲后需防止人为散毒污染环境。猪群腹泻症状完全恢复后的15天内,禁止跨场调运。72小时后,可通过加强隔离和消毒等措施处理未恢复的猪只。对于临产前仍有腹泻症状的母猪,可注射黄体酮推迟分娩或采取隔离措施。分娩舍需加强空栏消毒,防止疫病复发。
### 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返饲是防控病毒性腹泻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采用。例如,种猪健康状况良好但仔猪持续发病时,可通过阶段性返饲提高母源抗体保护。发病传播速度快时,采取半隔离式返饲;全场暴发时,则采取全场开放式返饲。反之,若发病缓慢或局部发生,则无需返饲。
### 返饲后的注意事项
返饲后,猪群因腹泻可能导致一系列生产问题,如发情异常、采食量下降等。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高能量物质促进发情,并加强查情配种工作。对于腹泻康复的猪只,需根据膘情调整饲喂量。分娩舍中曾腹泻的仔猪需加强护理,断奶后需调入单独保育舍饲养,防止混群引发再次腹泻。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