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大规模养殖基地数量显著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物疫病的防控变得尤为重要。仔猪副伤寒,即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对6月龄以下的仔猪尤其危险。本文将从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对仔猪副伤寒进行全面介绍。
### 一、流行病学特征
仔猪副伤寒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尤其在2至4月龄的仔猪中较为常见。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多变或多雨潮湿时更为多发。病程通常持续2到4天,潜伏期从2天到数周不等。病畜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粪便、尿液、乳汁、流产的胎儿及胎盘等途径污染水源和饲料,进而通过消化道传播给健康猪。此外,病畜与健康猪的接触或使用病猪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也可能导致感染。
### 二、临床症状
病猪通常表现出败血症症状,包括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排粘液性下痢或便秘等。部分病猪还可能出现呕吐和呼吸困难。病程中,猪只的耳根、胸前、腹部、颈部等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紫红色斑点。这些症状与肠型猪瘟非常相似,包括体温升高、寒颤、眼睛分泌物增多、便秘转为下痢等。病程通常持续2到3周,最终导致病猪极度消瘦、衰竭死亡。
### 三、病理变化
急性型仔猪副伤寒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病变,如脾脏肿大呈暗紫色或暗蓝色,肝脏可见灰黄色或白色坏死灶。慢性型则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黏膜增厚并有坏死区。此外,肝脏、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可见针尖大小的坏死灶。
### 四、诊断与防制措施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仔猪副伤寒。进一步诊断可以通过组织涂片和培养基培养病原体。治疗时,可在发病早期通过饲料给予敏感的抗生素,同时补充液体。预防措施包括改善饲料质量、确保仔猪摄入初乳、逐步更换饲料、定期消毒圈舍和饲养用具。此外,定期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对于常发地区,可以采用药物预防,如在饲料中添加磺胺药等。
### 五、治疗方案
治疗仔猪副伤寒通常采用抗生素疗法,包括链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补液和对症治疗,以减轻病猪的症状。
### 小结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养猪业构成重大威胁。通过加强疫病监测、改善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和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在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专业诊断是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