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生猪销售数据显示,猪价回暖对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新京报记者的统计,在17家A股上市的生猪养殖企业中,近九成的企业实现了收入的同比增长。其中,牧原股份的表现尤为突出,单月营收突破百亿,领跑行业;而正虹科技则因大幅收缩产能,排名垫底。业内人士指出,近五年来,生猪价格波动较大,这导致部分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增加。
  在17家上市企业中,牧原股份以615.8万头的出栏量和134.05亿元的收入领先。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出栏量也超过了100万头,分别为232.33万头和126.2万头。除了这三家外,还有9家企业的月出栏量超过了10万头。出栏量不足10万头的企业包括金新农、东瑞股份、罗牛山和正虹科技。
  从增速角度来看,立华股份的成长速度最快。其7月生猪出栏量环比、同比增幅均超过五成,销售收入同比去年增长了100.7%。金新农、大北农和牧原股份的出栏量环比增幅也达到了两位数。东瑞股份、神农集团和金新农的出栏量同比增幅也达到了两位数。
  正虹科技因大幅压缩产能,7月仅销售生猪0.42万头,同比下降76.2%;销售收入为1048.68万元,同比下降48.15%,在17家上市生猪企业中垫底。*ST傲农的生猪出栏量同比下滑幅度也超过了70%。这些企业的销售下滑主要归因于产能优化和结构调整。
  7月上市企业的商品猪均价同比增幅多在30%以上。随着生猪价格回暖,养殖企业的收入普遍增长。除正虹科技和*ST傲农外,其余15家上市企业7月的生猪销售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有4家的同比增幅超过50%。分析师指出,当前养猪行业信息更加透明,规模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不会仅以价格作为产能调节的唯一标准,而是根据自身养殖能力和公司规划调整布局。
  面对市场回暖,部分规模企业如温氏股份、大北农和新希望等已经开始增加能繁母猪的数量,为后续市场份额的竞争提前布局。分析师认为,虽然生猪价格看涨预期下,母猪淘汰减少,规模企业增加高性能母猪补栏,但降本增效才是各猪企的生存根本。提高养殖水平和增强防疫能力将是行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