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出现明显下滑,从8月16日的21.12元/公斤降至8月19日的20.41元/公斤,短短三天下降了0.71元/公斤。此次猪价下滑的原因以及后市猪价的走势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 猪价下跌的四大原因
  首先,市场情绪的变化导致短期看涨情绪消退。过去几个月,业内专家普遍预测三季度猪价将达高峰,但近期猪价显著上涨后,养殖端的挺价心态有所动摇,出栏积极性显著提升,甚至出现恐慌性抛售。这为屠宰企业提供了压价的机会。
  其次,养殖户在价格高位时出栏意愿增强。集团猪企的出栏速度加快,叠加前期补栏的标猪加入出栏行列,导致南北地区适重生猪供应量显著增加。屠宰企业采购难度降低,加之消费需求未见明显改善,压价意愿增强。
  第三,前期进行二次育肥的生猪开始出栏。考虑到二次育肥户通常在每年9月下旬到10月补栏,以应对春节前及南方腌腊的旺季,当前部分二次育肥户开始出栏,准备迎接后市的二次育肥高峰。
  最后,市场需求未能跟上价格上涨的步伐。目前猪肉价格已提前上涨,而牛肉价格处于近两年的低点,这使得市场对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接受度不高。
  ### 影响后市的三大因素
  从产能基本面来看,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以及仔猪出生量等三大指数均对猪价形成支撑。具体来说,今年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1533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6%,相当于2020年前后的水平。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虽然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近年低点。此外,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12月至2023年5月全国新生仔猪数同比下降7%,意味着未来几个月肥猪供应将减少,为猪价上涨提供基础。
  其次,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需要猪价的支持。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上月的下降0.2%转为上涨0.5%,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0.4%,对CPI上涨贡献约0.24个百分点。考虑到牛肉价格的低位,猪肉价格对稳定CPI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随着大中院校开学季的来临以及气温逐渐转凉,猪肉消费有望逐步进入旺季,同时经济复苏迹象明显,理论上终端需求有望由弱转强。
  综合上述因素,尽管当前终端消费疲软,但预计生猪价格仍有可能上涨。发改委的价格分析认为,考虑到二次育肥养殖户仍有补栏意愿,加之生猪供应缺口暂难补平,猪价仍有上涨的可能,但短期内价格可能会出现先涨后跌的波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