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猪企发布的7月销售数据显示,得益于猪价上涨,各家企业单月销售收入显著增长。然而,不同猪企的出栏量表现各异,有的企业实现了“加价加量”,而有的则是“加价减量”。这一差异可能与各家企业采取的养猪模式有关。
尽管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大型猪企在扩张策略上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例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公司表示,将优先考虑偿还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并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以牧原股份为例,7月生猪销售收入达到134.05亿元,相比6月的107.10亿元有所增长。温氏股份7月肉猪销售收入为53.43亿元,而6月为52.01亿元。猪企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归因于猪价的上涨。例如,新希望7月商品猪的销售均价为18.80元/公斤,高于6月的18.07元/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价格上涨外,一些猪企的销售收入增长还受到销售数量增加的影响。比如,牧原股份7月生猪销售量达到615.8万头,比6月的506.8万头有所增加。然而,与牧原股份不同,新希望和温氏股份的出栏量持续环比减少。
业内人士认为,不同猪企出栏量的差异可能与养殖模式有关。例如,自繁自养养殖户倾向于饲养大体重生猪,以扩大盈利空间。对于未来,猪企的产能计划仍然偏谨慎。温氏股份表示,在实现盈利并弥补往期亏损后,才会考虑扩大规模。牧原股份也提到,公司正转变为稳健增长的策略,未来每年的资本开支将控制在较低水平。
随着市场产能变化幅度减小,影响猪价的因素将更多涉及生猪体重等更细微的供给因素。因此,关注二次育肥出栏节奏、肥标猪价差、交易均重的变化以及检疫政策的调整等将成为影响未来猪价的关键因素。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