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批次化生产作为一种工业化特征明显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的爆发和规模猪场的迅速扩张,已经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加强了生物安全,成为现代养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批次化生产的新技术与管理模式。
### 一、批次化生产模式
批次化生产根据时间间隔不同,主要分为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5周批等整周批次,以及9天、11天、18天、36天等非整周批次。这些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疫病在不同批次猪只间的传播,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并使猪只的免疫水平、营养状态和出栏整齐度得到提升。
### 二、批次化生产新技术
#### 1. 发情周期同步化
烯丙孕素作为批次化生产的主要激素之一,用于抑制母猪发情,实现发情周期的同步。2023年,烯丙孕素的剂型得到改进,片剂、胶囊等新剂型的研发使药物更便于使用,且有助于非洲猪瘟等疫病的防控。此外,通过非甾体激素的应用,初步建立了母猪发情周期同步化的新技术。
#### 2. 卵泡发育及排卵同步化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的应用确保了卵泡的同步发育。同时,布舍瑞林等激素的应用促进了排卵的同步,提高了批次化生产的效率。此外,通过监测外阴温度等方法预测排卵时间,有助于确定最佳配种时机。
#### 3. 配种同步化
深部输精技术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配种时间,提高了受胎率。此外,通过提高公猪精液的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母猪的配种受胎率。
#### 4. 分娩同步化
为保证母猪日间分娩,减少工作人员的夜间工作强度,采用高效PGF类似物诱导母猪同期分娩,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同时,妊娠后期低剂量烯丙孕素的使用可以避免早产,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
#### 5. 发情鉴定新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发情鉴定,如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监测母猪外阴大小的变化,以及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外阴温度变化,这些方法为发情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 三、批次化生产管理应用软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猪场在选择批次化生产模式时,可以借助专门的管理软件进行参数计算,如"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e软件"等工具,提高了生产模式制定的效率。
综上所述,猪场批次化生产不仅提升了生猪产业的生产效率,还在疫病防控、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批次化生产将继续向着更加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