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方市场尤其是东北地区,曾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吸引了众多猪企投资建设养殖场。然而,非洲猪瘟的爆发改变了这一格局。自2018年起,各大猪企开始陆续从东北、华北地区减产退场,导致这些区域正从养猪大省向育肥大省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本土的猪场不断减产,外来的集团猪企陆续退出,还留下了一批面临困境的员工。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及其对员工的影响。
  陈新(化名)曾是一名租赁场场长,负责管理山东某地的猪场。他告诉采访者,最近刚从企业离职,原因是他所在的企业正在退出山东市场。陈新表示,自己从2023年入职以来一直担任租赁场场长,最高时负责管理万头育肥场线。今年,公司开始对山东区域的产能进行调整,将自育肥业务转移给其他集团企业。随着租赁场合同到期,猪场员工也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对于未来的安排,陈新感到十分忐忑。他透露,目前的工作量很大,而工资却下降到了平均每月6000元左右。不仅如此,集团其他区域的猪场员工待遇也有所下降。最终,不愿意离开山东的陈新选择了离职。
  陈新的经历只是众多从北方市场撤离的大型猪企员工中的一个缩影。例如,ST天邦在2023年四季度开始清退山东等产区的低效猪场,将育肥产能转移到两广地区。2024年一季度,山东、皖北、苏北等北方产区的部分猪场受到疫病影响,导致成本上升。新希望也在这些区域清退了部分疫病频发、成本居高不下的产能。正邦科技自2022年3月开始逐步从北方市场退出,将产能重心转移到南方。傲农生物也宣布彻底退出了山东市场。
  集团猪企退出北方市场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疫病影响、市场行情变化和养殖成本上升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与养殖密度大、规模场生物安全执行漏洞以及集团场规模扩大后管理能力稀释等问题有关。对于猪场员工来说,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面对是否离职或接受降低待遇的艰难选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