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是一种由特定类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小肠传染性肠毒素血症。这种大肠杆菌的外毒素能够进入猪的血液,破坏血管壁,导致胃肠黏膜或其他部位水肿。此病主要发生在仔猪身上,尤其在断奶前后最为常见,有时也会出现在乳猪和育成猪身上。其发病率可高达100%,致死率更是可达90%以上。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灰尘、饲料、运输工具和病猪等,并经由消化道感染,多呈散发状态,偶尔会呈地方性流行,特别是在养猪业发达的地区。该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爆发,但在冬春两季以及气候突变和阴雨天更为常见。如果饲料成分过于单一,尤其是精料过多或蛋白质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尤其是B族和E)与矿物质(主要是硒),则更易引发该病。
  ### 流行病学
  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在北方地区,该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常见的发病对象是断奶后1-2周的仔猪,发病率在10-35%之间,而死亡率高达90%。通常,同窝仔猪中采食旺盛体重较大的个体更易首先发病。
  ###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主要症状
  猪水肿病的发病通常是突然的。病初,猪只表现为轻度的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步态不稳。随后,头部、面部及眼睑出现水肿,并伴随着神经症状,例如行走不稳、盲目转圈等。一些病猪可能会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者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仿佛游泳状,口吐白沫,对触摸反应敏感。病程发展迅速,一般在48小时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的病程可能更长,可达5-7天甚至更久。
  #### 病理剖检
  主要病理变化是水肿,常见于眼睑、头部、颈部、胃大弯、贲门及胃底部等。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头颈部皮下水肿,水肿液清澈透明,厚度约为0.5-1厘米。胃壁变厚,在胃黏膜与肌层间有一层透明或茶色、淡红色的胶冻状物。肺部、心包、胸腔和腹腔内可能有积液。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切面湿润。肠粘膜充血,浆膜有时可见出血点。脑膜充血,脑回水肿,脑实质中可见出血点。小肠卡他,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水肿也可能出现在结肠系膜、肠系膜淋巴结和胆囊、喉头等部位。
  ### 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被认为是一种特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其产生的毒素是引发中毒症状的关键。一些因素,如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断奶方法不当、饲料蛋白质比例偏高、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饲喂过饱等,都可能促使本病的发生。此外,猪舍卫生条件差、仔猪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导致猪只体质下降,进而发病。
  ### 诊断与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对猪水肿病做出诊断。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菌消炎、抗过敏、排毒利尿和消肿。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卫生条件,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该病。
  ###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猪水肿病的发生,需要加强哺乳期和断乳后的仔猪饲养管理,适时补充硒和维生素E,增加青绿饲料的摄入。断奶前后的饲料更换应逐步进行,避免突然改变饲料种类和蛋白质含量过高。此外,适当控制采食量,保持圈舍卫生,减少应激,注射仔猪水肿病灭活疫苗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