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饲料作为饲料前处理技术的主流趋势,通过微生物发酵或酶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抗营养因子,促进动物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然而,很多人对微生物发酵饲料、酶解饲料以及菌酶协同发酵的原理和应用知之甚少。本文将深入探讨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加工方法及其对饲料品质的影响,以增进读者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固态发酵(SSF)是微生物在固态基质上进行的发酵方式,旨在生产有价值的酶、有机酸等代谢物。SSF能提高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抑制肠道致病菌,降低抗营养因子,从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但单独使用微生物发酵,存在反应时间长、产物不一致等问题。
  酶解法利用特定酶高效产生目标产物,缩短反应时间,但饲料利用率低,无法产生微生物发酵带来的其他有益代谢产物。
  在发酵过程中,酶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的利用效率,如纤维素酶水解粗纤维产生的单糖为益生菌提供能量,同时解决单纯微生物发酵产酶量不足的问题,提升饲料品质。
  微生物与酶协同处理饲料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酶与微生物结合,充分降解底物,开发新饲料资源,提高营养价值,降低抗营养因子,改善饲料风味和适口性。例如,豆粕经过协同发酵后,抗营养因子减少,蛋白质转化为小肽,总酚和黄酮含量提高,抗氧化特性增强。
  微生物-酶协同发酵的底物广泛,包括油饼饲料、纤维饲料、粮食副产品等。常用菌株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协同作用的酶主要是水解酶,能分解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提高消化率。
  协同发酵技术分为一步发酵和两步发酵。一步发酵中,微生物与酶同时作用于底物。两步发酵则在不同条件下,分阶段使用不同的微生物和酶,以更彻底地处理底物或获取更纯的目标产物。
  微生物与酶协同作用的评价包括发酵指标和应用效果评估。发酵指标涉及pH、活菌数、营养物质含量等,应用效果则通过动物饲养试验观察生长、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变化。
  微生物与酶的协同作用是一个复杂过程,能降解抗营养因子,产生有益物质,提升饲料品质。然而,协同过程涉及不同微生物和酶,生产工艺差异大,未来研究需关注作用条件、工艺参数和评价方法,以实现更高效、更实用的饲料加工技术。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