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驱虫工作往往并非一目了然,有时看不到虫并不意味着驱虫无效。猪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包括体内和体外两大类,如蛔虫、鞭虫、螨虫等,它们对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体内寄生虫如蛲虫和钩虫虽小,但危害甚大,而体外寄生虫如螨虫则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者。驱虫药物通常只能清除肠内的成虫和虫卵,而其他部位的寄生虫则需要药物分解和代谢。因此,即使驱虫后未见虫体,也不代表驱虫药无效。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并制定科学的驱虫计划,避免寄生虫反复感染。目前,许多猪场的驱虫策略并不规范,常常在发现问题后才进行驱虫,或者一年两次的常规驱虫。对于规模较大的猪场,推荐如下驱虫策略:1. 种猪(包括空怀母猪、怀孕母猪、种公猪)每季度驱虫一次。2. 其他猪只在保育舍或生长舍期间驱虫一次,新引进的种猪在入场观察并群前也需驱虫。3. 全场同步进行体内、体外驱虫,并配合环境消毒。这样的驱虫模式可以更全面地防止寄生虫感染,保障猪场的健康和经济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