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部分因素不利于猪病防控

2.1某些工作落实不够到位 

  (1)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存在不够规范现象甚至是形式主义,动物检疫报检点存在交叉污染;官方兽医技术水平与责任心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力量较为薄弱。(2)“屠宰环节自检”落实不够到位,自检不够规范,监管不够到位;屠宰环节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和产品出场关存在把关不严现象,屠宰企业生物安全执行不够严格。(3)“精准扑杀、定点清除”不够到位、不够规范,存在病猪流入市场现象,增加疫病传播风险,且“拔牙场”再发疫病几率大。(4)洗消中心存在交叉污染,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存在消毒不够严格、处理不够规范、监管不够到位等现象。(5)良种猪育种体系不够完善,大量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国外的各种猪病;走私猪肉及其制品也可能把猪病悄悄带进来。

 2.2人性的弱点 

  部分养猪人在猪场发生重大疫病后不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告知周边其他猪场,甚至偷偷将病猪进行销售,导致疫病扩散。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可能出现“白瓶”疫苗进入猪场的现象,导致流行毒株复杂化,猪场疫病风险和控制难度加大。

 2.3技术水平低 

  部分猪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了解猪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盲目使用或滥用疫苗和抗生素,导致副作用产生、免疫功能破坏、毒株变异和重组、菌株耐药性产生。近些年,我国针对PCVD(猪圆环病毒病)、PRRS、PR、PED等病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免疫频次越来越高,但疫病越来越复杂(最典型的是PRRS在我国的流行)。不按猪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性建设猪场和饲养管理,不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饲料饮水方面查找猪群发病原因,过分强调疫苗、化药、消毒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只想将病原“赶尽杀绝”。不科学的带猪消毒破坏黏膜屏障、对猪产生应激,导致病原容易入侵;过度消毒破坏菌群平衡、污染环境和饮水,导致条件致病性疾病容易暴发。全封闭、高密度、无光照等养殖环境,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感染阈值降低,易感性增高。楼房养猪快速推进、规模化养殖集团快速扩张,而相应的技术与人才储备未能与时俱进,缺乏结合场情的个性化疫病防控和处置方案,导致突发事件与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少数职业经理人和技术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人为造成猪场疫病发生。

2.4其他因素

 依然存在私屠乱宰、病死猪及其产品处理不当、饲料原料质量差甚至被污染、装猪车辆与相关人员流动频繁等现象。非洲猪瘟传染源及野猪和蜱虫感染情况不明,给疫病溯源带来困难,猪场防控措施缺乏针对性。另外,随着极端天气不断增多,疫病风险也会加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