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全国猪价跌宕起伏,短短26天就已经有过“3涨3降”的行情,目前正要迎来“第四次上涨”。问题在于,本次上涨究竟会带动猪价大幅逆转,还是也“昙花一现”,随即又跌到15元/公斤以下?
猪价反转
11月26日,全国生猪15.02元/公斤,较昨日小幅上涨0.16元/公斤,具体有吉林、北京、山西、湖南、浙江、福建等12个省份猪价上涨,最高涨幅是云南的0.88元/公斤。
11月以来猪价震荡,已经经历了“3涨3降”,但这一次猪价上涨后的稳定性更强,大概率不会再次掉到15元/公斤以下。因为从存量和需求上来看,利好都在逐渐释放。
首先从产能上来看,2023年能繁母猪存栏从年初就开始缩减,那么对应的出栏高峰就在10-11月,如今11月逐渐进入尾声,母猪去化所带来的供应减少也会逐步显现。
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母猪去化非常缓慢,因此尽管供需在一天天变好,但猪价短期上升空间有限,这也是不少专家、企业预判“明年上半年行情依旧低迷”的原因。
其次从需求上来看,据悉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已逐步开始腌腊,尤其是下一周南方温度骤降,对腌腊更为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四川两县禁私熏腊肉引发热议,这一事件不仅受到网友们的声讨,就连央视网都专门发文《熏个腊肉,能不能少点套路?》评论此事,指出“要环保、要安全,也要尊重传统、方便居民,熏腊肉看着事小,可值得去做的细节很多。”
最后两县发布道歉声明,并做出新的调整。
实际上,当腌腊成为社会焦点,反而会激起更多消费者对腌腊的期待和回忆,利于消费量提振。并且这个时候,不少养殖户朋友关心——年末是不是还缺大猪?那么“缺大猪+腌腊肉”结合,是不是有可能带来一波高行情?
真的缺大猪吗?
“缺大猪”的说法是从8月份开始盛行,再加上8-10月以来全国多地关于猪病的消息频繁,让大家更加期待——今年年末会不会缺大猪?
要知道,年末有“杀年猪、腌腊肉、办酒席”等多种大猪消费需求,如果大猪缺乏,那么可能会由大猪带动标猪,推动猪价的又一高峰。
从实际情况来看,前几个月可能是这样,尤其是7-8月大猪相对缺乏。但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2.4%;这些中大猪将在后续2个月内逐渐出栏,预示着11月份前后生猪市场供应将持续增加。
由此可见,自从8月份那波“大猪行情”之后,养殖户们都开始积极养大猪,备战年末行情。因此缺大猪的情况,可能没有想象中的好。养猪业就是这样,大家都吃了一波糖,就会纷纷生产这种糖,结果导致市场上的“糖”供过于求。
除腌腊以外还有收储,发改委宣布即将启动收储,其实从历次收储情况来看,单次收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猪肉市场的供需格局,短期内更多地是起到一种减缓猪价下跌、提振行业预期的托市作用。
朱增勇也表示,从需求端看,冬季腌腊等活动将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猪肉消费进入旺季,带动供需关系改善。随着避险情绪逐渐稳定,生猪出栏节奏将会回归常态,元旦前猪价将以季节性上涨为主。由于猪肉供应充裕的特征没有改变,猪价上涨空间不大。
未来展望
笔者早在年中的时候就曾多次提及,10-11月会是猪价低谷,春节前才会有一波猪价高峰。当时相信的人并不多,如今也在逐步兑现。对于明年的行情来看,高行情肯定要等到下半年,上半年是亏是盈尚难定论。
因为今年下半年以来猪病形势复杂,市场上的消息舆论混杂、难辨真假,具体来看我认为,如果12月的猪价和11月一样低迷,那么明年猪价回暖的节奏就会加快,可能到5月左右就能盈利。
因为从消费和供应来看,12月猪价理应好于10-11月,如果持续低迷,那么大概率就是受到疫病影响,养殖端抛售母猪、加速去产能的情况频繁,这短期影响了行情回暖,但长期来看是好事。
反之,如果12月猪价就开始显著回暖,那么明年上半年反而不容乐观,原由不多赘述。
笔者也确实期盼,本轮周期下能有一些弱势猪企大幅减产甚至淘汰,因为现在全国养殖户的产量占比太少,对整个产业上下游都不利,未来规模集中程度更高的话,上下游企业将更加艰难。
历史正在证明,“适度规模、农村合作社、种养结合”等模式,才更适合我国民情的产业格局。
文章来源:猪好多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