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苗尚未落地,又出现高致死率、高传播性重组非瘟病毒,养殖防疫难度再次提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首次证实了非洲猪瘟病毒不同基因型之间可以通过自然重组进化。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最新发现的重组非瘟病毒暂不影响国内非瘟疫苗研发进程,在有效疫苗问世前,行业还是以病原检测和生物安全措施预防为主。

 

非洲猪瘟

 

据哈兽研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的最新研究,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从不同地方送检疑似阳性样品中分离出三株遗传上高度同源的非洲猪瘟基因I型和II型自然重组病毒株,实验研究显示,该重组病毒对家猪具有高度致死性和传播力。

 

国内尚无批准应用的非洲猪瘟疫苗,此项研究证实的自然重组病毒株,或给疫苗研发带来新的挑战。

 

生物股份(600201.SH)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新发现的重组非瘟病毒对公司目前研发没有影响,一般新的重组病毒发现后还要做攻毒实验,而且如果没有太大变异的话,(当前)疫苗能够提供交叉保护的效果,可能会对保护效率有影响,我们研发过程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毒株。”

 

据了解国内非瘟疫苗技术路径主要有灭活、亚单位、核酸疫苗,其中亚单元疫苗进展较快,主要研发路径为普莱柯(603566.SH)与兰研所合作的亚单位疫苗、科前生物(688526.SH)与华中农大合作的病毒活载体疫苗、生物股份与中科院合作的亚单位疫苗。

 

对于重组病毒对行业的影响,疫苗行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病毒不断进化也很正常,重组病毒刚刚发现,现阶段还需掌握此类病毒在养殖中的扩散情况。

 

在无非瘟疫苗保护时,养殖行业主要依赖及时进行病原检测、严格的生物措施来确保养殖安全。

 

北方资深养殖企业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以后大概率低致死率非瘟病毒会成为主要流行病毒,在猪群中大量带毒存在。新重组病毒,如果致死率高的话,会和强毒野毒一样,对点上影响较大,因为现在经过多年抗非,大家经验和警觉性都在提升,同时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如果发现高致死率病毒毒株可以分型检测就能够精准处理。”

 

温氏股份(300498.SZ)近期表示,按照往年经验,一般12月份到次年3月份为疫病高发期,尤其是北方区域疫病防控压力较大。随着天气变暖,疫病逐步稳定。4月份至11月份为生产的黄金月份。总体而言,现阶段行业非瘟防控水平和能繁母猪补充能力大幅提高,非洲猪瘟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可控。但相比非瘟之前,部分生产指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行业仍有一定的影响。

 

疫苗研发进度方面,普莱柯和合作单位兰研所合作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已向农业农村部提交了兽药应急评价申请,生物股份与中科院联合开展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制已正式向农业农村部提交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应急评审材料。上述疫苗行业人士坦言,“以目前进度来看,今年最快能拿到(非瘟疫苗)批文,批量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文章来源:财联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