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为最后的一片蓝海,却很少有风投愿意投资农业产业链,他们大都集中于农业科技/电商的投资,而对于农业生产和物流基本上不轻易下注,除非有传统的企业也陪着下注。
在农业里投资更多的是国有资本,或者说是国资下面的三产公司,而且他们大都不会只关注于农业的一个点,而是在区域的整个产业链。比如我们给其他国资背景的农业投资企业/农业开发公司设计商业模式蓝图和业务实施路线图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些企业很多之前不做农业,只是想用农业的信息差,赚一笔块钱;至于什么是运营就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经营了。
所以农业很少有风投资本,更多的是国资,其次是民间资本。在PPP盛行的前几年,各种农业特色小镇、农业综合体、康养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随后民间资本一般只投靠近消费侧的商业模式,收租金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模式。
所以农业模式想要成功,想要在这个蓝海中被资本青睐,就需要你们的团队拥有政府、渠道(销路)和金融资源,就需要你们的商业模式里好好设计政府、金融的角色定位。
成功的农业模式=销路+政府+金融,当然还有其他的内容,但这三块的占比较高。
销路
在做农业也好、快消品行业也好,食品行业也好,销路(渠道)都是需要必须考量的,现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4P营销时代了,商品、价格、渠道、促销固然重要,但是渠道已呈现新零售化(线上、线下、无人货架),促销也体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个时候,做农业更需要优先找好销路,不管你是普通农产品,还是网红食品。
销路一般寻找的渠道是靠关系网,特征是短平快,短时间内,通过较短的关系路径,找到合作伙伴。但是价格可能比较平(低),需求量也比较平(低),比较关系网区域性质多。
所以初创公司做营销渠道时,可以多和传统的贸易公司合作,尽量将销售触角延伸到其他省份。尽量多和直播等新型营销业态接触,你也可以入股或自己做一下直播(也不需要网红,打造员工即可)。自己搞个小程序的方式不太可取,因为你会面临获客难、运营贵的问题,农业线上只是个辅助、辅助而已。
销路很重要,假如先期你没什么想法,建议你多混迹一些微信群聊,未必一定要是涉农的,可能也能从其他行业获取经验。
当然你也可以向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厂商供货,最后你们的合作就像你和大型商超的合作一样,地位低回扣多。
所以在你要做农业创业的时候,必须先找好销售渠道,准备充分以待东风。
政府
政府是做农业绕不过去的实体。做一产,需要流转土地,需要政府批文,需要政策指导,需要资质证书;做二产,需要食品安全,需要安全生产,需要消防;做三产,需要批文,需要农产品检测,需要公路,需要通关,需要市场监管,需要投资回报。所以和政府处好关系,是农业的一条基本守则。
农业不仅需要政府监管,还是享受政府服务的,有甚者我们的第一笔创投资金来自于政府政策性项目补贴、政策补贴、低息贷款。
所以尽量把政府纳入到我们的商业模式中,是有益的。
至少要表面上让我们的模式、经营在政府的监管下,为他们排忧解难,践行数字农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
引入政府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平常的就是和亲属联合;中端点的是用高校资源撬动政府资源,毕竟有很多农业科研项目和教育项目可以落地;高端点的是用投资来促进合作;最高端的是产业链重塑。无论你用哪种模式,都需要把政府关键干系人引入,最好有亲属的固定位置。
金融
做农业最想要的就是金融(资金),谁也不嫌弃投资的资金多,农业毕竟是一个资金链容易断裂的行业,因为生产周期长,不像手工业整体时间长每个环节时间短,也不像工业时间长但长期利润较高。
现在接触农业的金融一般是政府扶持资金,这是政府扶持资金的社会价值,国资就是做这个事情的。
再一个就银行的农民贷,为什么是农民,因为中国十几亿农村户口都可以贷。所以不是欧美那种农场主形式的企业行为贷款。贷给农民的资金一般来自农村信用合作社。
对于企业行为的具有法人的农企则有其他不同类型的贷款方式了。但民间贷款(高 利 贷)却是他们之前经常被 迫拆借的。
所以在我们成功的模式里需要想好金融机构的位置,有他们的帮助很多风险可以提前应对。如一产买点生产保险;二产买点安全生产险、多用用供应链金融;三产也想办法多搞点风投,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变现方式做好。
至于金融服务,大家也别忘了国家的资源和国资下属三产公司的价值。至于所谓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应用,那就见仁见智了。
农业的成功离不开销路、政府和金融,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在不同的产业链地位上,这三者的重要性程度不尽相同。
本文来源:现代畜牧舆情周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