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

如何挑选后备母猪

本文讲述了在生猪价格回调期,养殖户如何挑选优质后备母猪的关键因素,包括选择正规种猪场、检查健康状况、体型特征(如体重、皮肤、脚趾和腿型)、乳头数量和质量、外阴部发育、以及系谱完整性。强调了挑选健康、发育良好的种猪对猪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阿莫西林在养殖业生产中的应用

兽用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菌、速效杀菌的兽药,主要用于猪场治疗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疾病。它有高吸收率和稳定的口服给药效果,适用于母猪炎症、仔猪感染、肺炎等,与卡巴匹林钙或克拉维酸合用可增强抗菌效果。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酸性药物或特定抗生素拮抗。剂量计算根据猪体重或饲料添加,确保有效抗菌治疗且避免耐药性。

妊娠母猪饲喂标准

该篇文章讲述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策略,分为三个阶段:妊娠初期(1-1.8-2.2公斤/天/头),妊娠中期(2.0-2.5公斤/天/头),后期(2.8-3.5公斤/天/头),并在产前一周逐步减少饲料量,以适应母猪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谈谈对(非瘟)的小感悟

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防止非洲猪瘟(非瘟)的传播,重点强调了保持养猪环境的清洁和隔离,通过设立污区和净区,实施严格的物品和人员进场净化流程,包括饲料加热处理、车辆二级洗消、物品消毒、员工管理以及鼠蝇控制等措施,确保从污区到净区的彻底净化,以防止非瘟在养猪场内的扩散。

如何提高保育猪的销售均匀度?

本文讲述了中小规模猪场为解决保育猪出售时体重不均的问题,通过精细管理措施,包括出生当天挑出体重不合格的仔猪、确保初乳摄入、定期调栏以维持仔猪体重均匀、在断奶时按体重分批进入保育舍、控制栏内密度和提供充足饮水,以及强化疾病防控,实现了保育猪销售的优化和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

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措施

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加强猪场饲养管理,包括防止交叉污染和饲料安全,通过营养配比提升猪群免疫力,以及对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措施。文章强调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提倡先做药敏试验,减少耐药性,并提到中兽药在防控中的作用,如黄芩苷和多种植物药材。此外,文章着重疫苗接种策略,指出需根据场内血清型选择疫苗,为仔猪和母猪提供免疫保护,特别是对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建议。

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在猪场中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类型。急性型常见于膘情好的猪群,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减退、关节炎等,严重时可致死亡。慢性型多由耐过猪发展,症状包括反复发烧、紫色斑块、咳嗽等,对仔猪生长和猪场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猪场应重视对该病的防控,以保障生产效益。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浆膜炎和呼吸困难。该病易在饲养管理不良、拥挤等应激条件下爆发,对仔猪和中大猪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死淘率上升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抵抗力弱,通过特定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可鉴定。在中国,血清4、5、12、13型和15型是常见流行株。了解和控制环境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维持蓝耳病感染动态平衡的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控制蓝耳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后备猪进行隔离驯化,确保血清型一致;优先使用本场阴性精液;严格卖猪车辆消毒;及时淘汰排毒母猪及病弱猪;执行全进全出政策;更换注射用针头;混群阶段添加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驯化使猪群对特定血清型产生免疫力,阻止病毒传播,从而防止蓝耳病爆发。

猪群咬尾除了剪尾还有什么解决办法?

猪群咬尾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与过度拥挤、饲料营养失衡(如蛋白质、钙和脂肪的管理)、动物源性蛋白、纤维缺乏以及饮水问题等因素有关。虽然剪短尾巴的传统做法可能减少风险,但现在更倾向于寻找非手术方法,如通过调整饲料成分(如蛋白质、钙、脂肪和电解质)、添加纤维,以及改善饲养环境(如确保充足饮水)来预防和治疗这一行为。当前,营养干预在无饲料因素诱因时效果有限,适当调整营养配方和管理措施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