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线经常堵的原因?
这个是养殖朋友反馈最多的问题,我将进行一个详细的阐述。
养殖场水源一般来自地表水(如池塘水、河水等)或地下水,也有少部分养殖场使用自来水。而目前国内大多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粪便、尿水和污水的任意排放会破坏附近河流及地下水水质,严重威胁饮水安全;再者极容易传播病菌,一旦发生疫情,后果不堪设想。
易遭受二次污染:养殖场无论使用地表水、深井水还是自来水,都要经过供水塔、输水管道和饮水器,才能被动物饮用。水塔、输水管道、饮水器就是水源二次污染的主要途径。
1、未对供水塔、输水管道和饮水器进行清洗和消毒,致使水塔内长满青苔,甚至堆积淤泥,水质极差。
2.水塔未完全封闭,饮用水与空气接触,空气中大量细菌芽孢进入水体后迅速繁殖,会造成饮用水细菌超标。而雨季,还会受到雨水污染。
3.定期向饮水中添加药物、维生素、疫苗等,其糖质载体成为细菌繁殖增长的绝好营养基,且残留在水线中,逐步形成一种湿滑的物质,即通常所说的“生物膜”。生物膜普遍存在于饮用水系统中,附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如隐孢子虫、空肠弯曲菌、军团菌、鞭毛虫、分支杆菌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以及地表水中分布的病毒。这些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增加了动物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风险。结果:为保持动物健康而设计的封闭饮水系统,变成了细菌、病毒、藻类、霉菌等微生物生长的温床,我们提供的是清洁的饮用水,但畜禽喝的却是污染过的“菌汤”。
二、饮用污染水的危害
“污染水”,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养殖朋友反映的水线、乳头经常堵;水管内壁有一层黏黏的东西,在清理后2~3天会再次卷土重来,而且随着生物膜的生长和改变,想水中释放一些有机体,同时生物膜会阻塞乳头饮水器,降低水管容量的70%~80%,引起畜禽缺水。如果体内损失10%的水分就能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蛋鸡产蛋量迅速下降,蛋重减轻、蛋壳变薄,如体内损失达到20%以上的水分,即可引起死亡。高温季节缺水的后果更要严重。
水中可以存活很多种致病菌,通常我们使用大肠杆菌菌群总数来作为水体污染的指标,这是因为大肠杆菌是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水中比其他类细菌存活时间久,一般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我国一些养殖密集区域的水质污染程度更高,50%以上的水井呈阳性,1个大肠杆菌在32℃,24h就能繁殖出超过24万亿个菌体。养殖过程中添加的维生素、电解质、低水平的有机酸(柠檬酸)、一些矿物质如铁和硫会促进饮水系统中生物膜的滋长,而生物膜往往保护致病菌能在生物膜上存活数周,使其免受抗菌药物的作用,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什么一直用着抗菌药物而生物膜依然猖狂存在。
畜禽饮用水中大肠杆菌含量超标,如果不及时进行水质消毒,畜禽会出现食欲减少,饮欲增,拉稀、腹泻等造成动物亚健康状态对其他疫病极其敏感,增加用药成本及死亡率。
饮用被污染的水会影响抗菌药和疫苗的效果:如果在用药物来杀灭细菌或用疫苗来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同时,又饮入大量的病原菌,结果为病原菌提供了产生抗药生的有利条件,从而失去或减少药物、疫苗的应用效果。
三、水质消毒常用方法
氯制剂为最传统的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其特点是价格低廉,但缺点也逐渐凸现。首先是氯易挥发,容易产生刺激性气味,不仅影响水的口感,还会引起动物饮水量低,影响动物的正常生产需求;第二,由于现今水源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使用氯制剂后容易产生氯仿、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氯化有机物,这些物质具有致癌性,在欧盟等国家已禁止使用氯制剂作为长效消毒剂。三是混合均匀性方面,氯制剂受距离限制影响较大,通常水源添加氯制剂后,在添加部位检测水质可基本达标,但到达动物的饮水乳头末端时含量很低,水质检测后细菌超标问题仍然严重。第四,氯制剂对水管生物膜形成的水源二次污染发挥不了作用,相反,使用氯制剂后会在管线内壁形成生物膜,引起水线污染。
酸化剂在养殖生产中主要通过降低肠道pH值,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和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值,从而达到保健肠道、提高饲料消化率等功能。但问题也在于此,饮水消毒剂必须具有杀灭水中微生物的功效,酸化剂只能抑制细菌生长,不能杀菌,而且对生物膜的去除能力有限,仅对管壁沉积的碳酸盐有一定作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