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是健康猪上呼吸道的共生微生物,可以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中分离出来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不当、断奶应激或环境应激时才具有致病性,所以副猪嗜血杆菌在许多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中是一个潜在的重要问题。副猪嗜血杆菌也经常与其他呼吸道细菌混合感染,如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更有临床数据显示,副猪嗜血杆菌也经常继发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 。
猪链球菌是影响断奶仔猪的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原体之一,根据猪链球菌不同的荚膜抗原,可分为 35 个血清型;根据猪链球菌的毒力不同,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低毒)和非致病性菌株。临床症状和死亡率也主要体现在断奶仔猪和(少数)哺乳仔猪身上,在育肥猪身上则不常见。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是2周龄至4周龄的猪易感,特别是哺乳仔猪。猪场首发时其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高,一般在 30%~40%。冬季以及初春多发。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猪是唯一的宿主,2 周龄到 4 周龄的仔猪最易感,其他各个阶段的猪也可感染,但一般很少发病。急性病例一般发生于体格较好的猪,病猪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皮肤发绀或苍白、喜卧、关节肿大、共济失调、死亡时四肢呈划水样,严重感染时会无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发生在保育猪身上,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呼吸困难伴发咳嗽、被毛凌乱,生长不良,慢慢死亡。耐过猪一般生长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
猪链球菌:在自然状态下,任何品种以及各个时期的猪都易感,但哺乳仔猪、架子猪以及妊娠母猪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可发生。该菌对任何品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日龄越小越易发病且症状明显,死亡率较高。
猪链球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败血症和淋巴脓肿。败血症或脑膜炎的症状经常发生在50~120 日龄的仔猪身上,最急性病例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感染通常症状为拒食、共济失调、肌肉震颤、惊厥、角弓反张、体温升高、呼吸不畅、转圈、失明、流产、皮肤发绀、阴道炎等症状。关节炎或淋巴结脓肿的患病猪通常没有明显的日龄特征,所有日龄的猪均可发病,多呈慢性经过,症状比较缓和。患病猪临床表现为消瘦、偶尔发热、关节肿大、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1、感染发病途径的区别:
①副猪嗜血杆菌:条件致病菌、猪群普遍携带,免疫力下降或断奶应激时发病;
②猪链球菌:主要通过伤口、口腔感染;
2、猪只发病表现的区别:
①副猪嗜血杆菌:
多发性浆膜炎、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绒毛心、关节肿胀发硬、切面黄色纤维素性液体、被毛粗乱,皮肤发白;
②猪链球菌:
以化脓性病变为主,关节局部肿胀,切面黄色浓稠液体,急性型为全身败血性疾病,或脑膜炎,皮肤发红;
3、猪只关节病变特征区别:
①副猪嗜血杆菌:
猪只跗、腕关节肿大部位广,痛感强烈,关节腔内浆液性、纤维素性组织液,颜色发黄;
②猪链球菌:
关节腔积液为黄色浓稠状,关节前期发硬,后期发软;
4、猪只心脏病变区别:
①副猪嗜血杆菌病:
浆液性心包炎“绒毛心”,胸腔渗出黄色浆液,不粘连;
②猪链球菌:
心肌炎,渗出粘液,心包心肌粘连“铠甲心”,出血性病变明显;
5、猪只用药区别:
①副猪嗜血杆菌:
为革兰氏阴性菌,且耐药率高,病程长,猪只持续消瘦,免疫力低下,最后衰竭死亡;
用药建议:恩诺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或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注射液;
并辅助使用地塞米松或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
②猪链球菌:
为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率高,全身性败血症型病程短、发病急、死亡率高;
用药建议:青霉素+恩诺沙星注射液,或青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急性重症建议使用头孢噻呋钠治疗,并配合地塞米松;
【版权声明】来源:养殖猪管理与技术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