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
病原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杆菌或短杆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所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常单在。用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以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时,菌体多呈卵圆形,两极着色深,似两个并列的球菌。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血清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窄的红黄光带,称为Fg型,菌落呈橘红色带金光,边缘或有乳白色带,称为F0型;不带荧光的菌落为Nf型。本菌对直射日光、干燥、热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均不强,但在腐败的尸体中可生存1~3个月。
在我国,猪肺疫多由5:A、6:B血清型引起,其次为8:A和2:D血清型。
流行病学
1.易感性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以猪、牛、兔、鸡、鸭、火鸡最为易感,年龄、性别、品种对本病发生的影响无**差异,但以小猪、中猪易感性大些;绵羊、山羊、鹿和鹅次之;马偶可发生。溶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牛和绵羊肺炎、羔羊败血症。
2.传染源
病畜、禽和带菌畜、禽是主要传染源。在健康猪上呼吸道中常带有本菌,但多半为弱毒或**的类型。据国内学者调查结果显示,在30.6%的健康猪发现带有本菌,并皆为Fo型;屠宰猪扁桃体带菌率达63%。其他健康动物的上呼吸道也可带菌,在机体抵抗力**时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3.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和吸血昆虫的叮咬感染。病畜(禽)通过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感染健康畜(禽),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的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经吸血昆虫的媒介作用和损伤皮肤、黏膜也可发生传染。当畜禽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使动物抵抗力**时,**发生内源性传染。
4.流行特征
本病多为散发,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一般无**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潮湿、闷热、拥挤、通风不良、多雨时期发生较多;在南方大多发生在潮湿闷热及多雨季节。一些诱发因素如营养不良、寄生虫、长途运输、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等**了猪体的抵抗力,或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病菌乘机侵入机体内繁殖,而毒力增强,引起发病。这种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的猪肺疫,呈散发性发生。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能传染另外的健康猪。但由于细菌通过发病猪体后毒力可增强,仍可传染同舍健康猪,因此,不能忽视健康猪在传染来源上的作用。诱因作用促进本病内源性传染发生,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5%左右。
临床症状
本病的发生有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种途径,临床上有原发感染或继发感染。潜伏期1~3d,有时5~12d。临床上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型。
最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常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晚间食欲正常,次日清晨死于栏内,来不及或看不到症状。发展稍慢的,表现体温升高(41~42℃)。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或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呼吸高度困难,颈下咽喉红肿、发热、坚硬,严重者向上延及耳根,向后可达胸前。临死前,呼吸极度困难,伸长头颈呼吸,有时发生喘鸣声,口鼻流出泡沫,可视黏膜发绀,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很快窒息死亡。病程1~2d,病死率100%。
急性型:是本病主要和常见的病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败血症较最急性型轻微。病初表现体温升高( 40~41℃),发生短而干的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有黏稠性鼻汁,有时混有血液。后变为湿咳,咳时感痛,触诊胸部有剧烈的疼痛。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病情严重后,表现呼吸极度困难,呈犬坐姿势(图2.3.9-1),可视黏膜发绀,皮肤有紫斑或小出血点。一般颈部不呈现红肿。心跳加快,心脏衰弱。肌体消瘦无力,卧地不起,多窒息而死。病程4~6d,有的病猪转为慢性。
慢性型:为常见病型。多见于流行后期,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症状。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持续性咳嗽与呼吸困难,鼻流少许黏脓性分泌物。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常有泻痢现象。有时出现痂样湿疹,关节肿胀,治疗不良者,多经2周以上衰竭而死,病死率60%~70%。
我国猪群以散发为主,易继发于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最突出的病变是咽喉部、颈部皮下组织出血性浆液性炎症,切开皮肤时,有大量胶胨样淡黄色水肿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以咽喉部淋巴结最显著。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肺充血、水肿。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脾不肿大。
急性型:有肺肝变、水肿、气肿和出血等病变特征,主要位于尖叶、一L,D十和膈叶前缘。病程稍长者,肝变区内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有浆液浸润,肺炎部切面常呈大理石状。肺肝变部的表面有纤维素絮片,并常与胸膜粘连。胸腔及心包腔积液。胸部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红、多汁。支气管、气管内有多量泡沫样黏液,气管黏膜有炎症变化。
慢性型:肺有较大坏死灶,有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心包和胸腔内液体增多,胸膜增厚、粗糙,上有纤维絮片与病肺粘连。无全身败血病变。
诊断方法
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剖检时最急性型病例通常不见**病变或仅在咽喉部出现出血性病变,急性的出现咽喉炎,慢性病例为肺部有较陈旧的肺病灶,表面有出血斑点,或有纤维素性胸膜炎,肺与肺常有粘连,肺切面呈大理
石状,有红色和灰色肝变。同时必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等炎症变化,其他各部淋巴结变化不显著。血液涂片镜检可见两端着色的巴氏杆菌,或可做细菌培养以确诊。
3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病、猪气喘病、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链球菌病等进行鉴别。
防治措施
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可能**机体抵抗力的因素。猪舍定期用10%石灰乳或30%的热草木灰水消毒。健康猪在春秋两季,分别注射一次猪肺疫菌苗。发现病猪,立即隔离,严密消毒,封锁疫区,销毁尸体。
2 治疗
急性型、最急性型病猪,早期用抗血清治疗效果**,抗生素也可,或二者合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都有一定疗效。
1)抗猪巴氏杆菌免疫血清疗法 有单价或多价抗血清。一般使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4mL,皮下(或肌肉)和静脉各注射一半。24h后再注射一次效果更好。对病情严重的患猪,用量可增至每千克体重0.6mL。
2)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疗法 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磺胺二甲嘧啶钠、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头孢类等均有一定疗效。青霉素G按每千克体重2000~10000IU注射,每日2~3次,连用3~7d;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000IU注射,每日1~2次,连用3~7d。抗生素与磺胺类药联合应用(如四环素或泰乐菌素与磺胺二甲嘧啶钠联合)时,疗效更好。因多杀性巴氏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应依据分离菌的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结合对症疗法。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同时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