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一直是养猪行业高度关注的一大类疾病,主要引起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生呕吐、水样腹泻、剧烈脱水并大量伤亡,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伤亡率也越高。同时母猪的繁殖周期被打乱,造成繁殖性能明显下降,是当前养猪业内造成损失最大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导致猪场爆发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以病毒性腹泻为主,最常见的病原是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以及轮状病毒Rota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传染性胃肠炎TGEV等病毒的混合感染及细菌的继发感染,并明显加重腹泻的疾病发生过程。2010年前,PEDV主要发生在寒冷的冬季,近年来随着病毒变异以及批次化生产的普及、大量后备猪群的引入,季节性已不明显,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通过我们研发中心和合作实验室的监测发现近年来发生仔猪腹泻的猪群PEDV的感染率春季为54.10%、夏季为23.40%、秋季为40.43%、冬季为66.87%;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近年来高达4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随着疫苗的应用,近年检出率不断下降。

作为高度接触的传染病,仔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一定要群防群控,不留死角,需要从疫苗选择、免疫程序及综合管理方面着手。

01

母猪初乳和血清中的IgA抗体水平与保护力相关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主要有IgG、IgA、IgM等,一般来讲IgG抗体在血清中感染后的7d开始检出,14d达到峰值,21d后开始下降;在口腔液中,IgG在感染后的14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IgA抗体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与IgG类似;在口腔液中,在感染后7-14d开始检出,21天达到峰值,可一直持续到感染后的6个月。

如果选择免疫仔猪,产生黏膜主动免疫的最佳途径是口服,由于抗体产生的滞后性,一般需要2周左右时间才能产生抗体保护,往往错过了最佳的保护时间,对于新生仔猪的保护效果不够理想,目前还没有应用于仔猪的成熟商品化口服疫苗。

腹泻发病严重程度与猪的日龄有很大关系,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PEDV感染主要侵害仔猪肠道上皮细胞,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性的感染,通过初乳吸收的IgG抗体可保护新生仔猪不受全身感染,但不能完全保护肠道感染,IgG抗体与临床保护率相关性不高。发挥抵御病毒入侵作用的抗体主要是黏膜免疫产生的抗体sIgA,在出生后的2-3d起主导作用,且通过泌乳持续存在与乳汁中。仔猪出生后消化道会经历一系列变化,出生后48h内的仔猪,肠道能够直接摄取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等母源抗体,称为胞饮作用,并在出生后的48h以后逐渐停止,称作肠道关闭。sIgA可以通过胞饮作用直接被小猪吸收,还有一部分会附着在消化道黏膜的表面,以防止病原体吸附到肠壁上,中和肠道中的病毒并保护易感小肠黏膜细胞发生内吞作用,从而达到阻止感染的作用。分娩24小时之内的初乳sIgA含量最高,之后逐渐降低。

母猪乳汁和血清中的IgA抗体水平与感染仔猪血清中IgA的抗体水平呈正相关,IgA抗体滴度越高,临床保护率越高,检测怀孕后期母猪血清或者产后母猪初乳中的sIgA水平可反映对PEDV的保护力。在生产中发现,没有表现临床症状的仔猪其母猪的IgA抗体S/P值一般大于1;有临床症状但没有死亡的仔猪所对应母猪的IgA抗体S/P值多在0.6-1.0之间;整窝仔猪死亡或淘汰的仔猪所对应母猪的IgA抗体S/P值通常都小于0.6。李雪平等的研究发现,含高水平sIgA抗体的初乳对于腹泻仔猪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确保仔猪吃到足够的含有高水平的sIgA 抗体的初乳,是仔猪病毒性腹泻防控的重点,所以我们选择使用疫苗免疫怀孕中后期母猪,让其产生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通过初乳让初生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来抵御PEDV等的侵袭。

02

疫苗选择

我们在现场应用的实践中发现,单一使用某种PEDV疫苗进行防控,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于自然感染过的猪和接种过活苗的猪而言,因感染或接种过PEDV,猪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已被激活,再次免疫PEDV疫苗,能激起机体的“肠道-乳腺免疫轴”免疫记忆,使sIgA的分泌产生放大效应;灭活疫苗抗原含量高,辅以佐剂的作用,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为主,并且由于较高的抗原量和佐剂等的影响,产生的IgG抗体水平较高,作为加强免疫的效果优于减毒活疫苗,能够刺激产生高水平的IgG及IgA抗体,对于阻断生长猪和种猪群的病毒感染有重要作用。对于没有接触过PEDV的猪来讲,灭活苗单独应用通常不会引起阴性猪激发sIgA,并需要多次接种,一般配合活疫苗应用,需要活苗刺激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并分泌sIgA,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猪场需要科学的结合使用弱毒活苗和灭活苗方案,产生高水平的IgG及sIgA抗体到初乳中,提高仔猪血液或母猪乳汁中sIgA的抗体水平,才能起到更好的防控效果,较好的保护新生仔猪。

对于病毒性腹泻的疫苗选择来讲,抗原匹配性和毒株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最主要的因素。PEDV的只有一个血清型,交叉保护是疫苗毒株选择的最主要标准,不同基因型及亚型 PEDV 毒株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不尽相同,不同毒株之间仍有非常强的交叉保护,即使在实验室监测中单抗完全逃逸的毒株,多克隆抗体仍能完全中和。随着近年来猪场轮状病毒感染压力的不断升高,猪场需要更加关注轮状病毒的感染,选用含有轮状病毒抗原的疫苗进行免疫。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随着疫苗的普遍应用,得到较好的控制,近年检出率不断下降。

03

做好免疫程序并优化生产管理

免疫程序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母猪的感染或者免疫背景进行灵活调整。需要抓住猪场防控病毒性腹泻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有效激发母猪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初乳将保护性抗体尤其是sIgA传递给新生仔猪,保护仔猪免受野毒的攻击。二是通过阻断生长猪和种猪群的野毒感染,进而阻断野毒在场内的循环,降低整个猪场的感染压力。

从我们多年来应用疫苗免疫的经验来看,免疫程序推荐产前2活+1灭跟胎免疫模式;产前60天和40天免疫胃腹轮三联活疫苗1头份;产前20天免疫腹泻二联灭活疫苗1头份能取得更好的免疫效果,使仔猪得到较好的保护。新生仔猪断奶后7-10天,可以后海穴注射胃腹轮三联活疫苗1头份。如果母猪未免疫可以在仔猪出生当天,后海穴或肌肉注射胃腹轮三联活疫苗1头份。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年轻母猪由于免疫次数相对较少,所产的仔猪更容易发生腹泻,因此我们尤其要关注年轻母猪的基础免疫,提高其初乳中的抗体水平是防控病毒性腹泻的基础。

猪场的基础免疫和感染情况千差万别,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发生腹泻时要尽快检测确认病原,除了PEDV外,还要重点关注轮状病毒感染,选用含有轮状病毒抗原的疫苗进行免疫。我们使用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配合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进行活+灭的联合免疫,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正业胃腹轮三联活疫苗特有的轮状病毒抗原,能更好的保护猪场免受轮状病毒的困扰。

在做好疫苗免疫之外,还应规范产房的操作,减少对仔猪的应激,注重仔猪环控的建设确保温度、湿度适宜,为仔猪营造温暖干燥的良好生活环境,发生腹泻的猪场对于14日龄以上的仔猪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提前断奶。

此外,猪伪狂犬病毒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球虫感染,分娩舍寒冷、潮湿、风速过高以及水质污染等也会引起哺乳仔猪腹泻。对于断奶猪和育肥猪,腹泻带来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仍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疫病传播风险,同样需要高度重视。我们要完善生产管理的流程和生物安全体系,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逐步施行专业化的多点式生产和批次生产,阻断病毒传入猪场并在场内循环传播。在非瘟发生前有部分企业选择本场病料返饲,由于存在巨大的生物安全风险,现在已很少使用。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控制对于猪场来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做好病毒性腹泻类疫苗免疫外,还要关注其他免疫抑制性病毒如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的影响,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群防群控,才能更好的控制猪场腹泻类疾病的发生,确保猪群的健康稳定。

【版权说明】来源:现代畜牧网。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