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减少或避免不同年龄段猪只的混群,避免交叉污染;避免饲料霉变带毒;不同阶段和不同品种的猪只制定不同的日粮配比,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营养吸收,提升猪群自身免疫能力;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定时清理猪舍卫生,定期消毒,灭虫灭鼠。

2、药物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属于细菌性疾病,猪场一旦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的病症,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青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和头孢类药物等;但是,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上升,最终导致无药可用;并且使用抗生素过多,造成药物残留,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有条件的猪场在使用药物前先用药敏实验筛选出HPs敏感药物,及时给药,才能降低猪群损失。此外,近几年中兽药在细菌病的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表明,黄芩苷可以抑制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血管炎性反应,能够抑制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基因转录,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诱导的猪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抗炎效果。金银花、板兰根、连翘、生地、麦门冬、白头翁、黄芪、党参、甘草、贝母、紫花地丁等中兽药在治疗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后,仔猪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存活率升高。

3、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仔猪主要通过母源抗体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来抵御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目前,国内猪场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非常多,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不一,且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效果。因此猪场在使用疫苗前需要确定场内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选择与场内菌株血清型一致的疫苗,其保护效果才会更加牢固。在临床中,初产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产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免疫剂量按说明书执行,一免后15天再加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