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生在生猪养殖的各个阶段,仔猪阶段尤为多见。常见的病毒性腹泻有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病毒性腹泻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腹痛,粪便呈水样便或稀便,通过粪口传播和接触感染。

病因复杂多样

病毒的基因型(血清型)多,时常会出现抗原性变异;病原的致病性差,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弱;病毒或细菌的混合感染会加速腹泻病情的恶化。

流行时间长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和区域化的发展,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时间可达到三个月以上,病毒之间的交叉感染,或病猪痊愈后的继发感染都会延长发病时间。

传染速度快

如果规模猪场出现该病,会迅速蔓延整个猪圈,传播速度快。患病猪接触过的饲料和饮水均会被污染,从而成为新的传染源。

呈季节性发病

呈季节性发病:在冬春季节阴冷和潮湿的环境中,病毒性腹泻极易发病,一般每年的12月和第二年的3月是高发期。

对仔猪危害明显

任何品种或日龄阶段的猪均可感染病毒性腹泻病,但其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多数情况下,成年猪患病后大约一周就能够恢复,但是仔猪感染后三天左右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症状,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仔猪的死亡率会显著提升。

仔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方案

由于当前病毒性腹泻无显著特效药,因此如何做好防控是关键!

1、及时采样检测

常见的病毒性腹泻多为混合感染,如圆环病毒+流行性腹泻、圆环病毒+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

当仔猪出现呕吐或腹泻时,可采集异常猪的粪样/口腔液/小肠内容物及时送检,确定最重要的病原类别对于实施后续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2、猪流行性腹泻病理特点:

猪小肠绒毛脱落、变短、萎缩,消化酶失去活性,不能吸收营养,猪肠道发育正常、正常蠕动,其表现为:

①发病初期仔猪食欲尚可,胃内有食物,胆囊不充盈,其内部胆汁正分泌参与消化;

②但仔猪摄入的食物乳汁,在受损的小肠内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导致消化不完全的白色乳糜明显可见;

③猪只空肠消化功能失活、电解质紊乱、水液增加,出现肠壁变薄、内部黄色的液体充盈;

④猪只消化功能失活,但还有食欲的同时,出现采食-呕吐的过程;

1、猪病毒性腹泻的相关疾病:

猪冠状病毒(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 猪伪狂犬、 蓝耳、圆环、猪瘟;

2、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特点:

①发病猪只以胃肠道病变为主,主要症状包括呕吐、剧烈水样腹泻、严重脱水为主,猪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0日龄内死亡率最高),猪病毒性腹泻存在上述共性特征;

②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混合感染率增加,如伪狂犬+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蓝耳+圆环+伪狂犬等;

其中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腹泻的混合感染率在20-45%左右;

③且同一病原包括多种基因血清型,如猪轮状病毒血清型有十余种,新发的也较多,如猪阿尔法冠状病毒腹泻、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腹泻;

3、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方案:

对于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防控原则为科学的疫苗免疫+合适的圈舍温度控制及猪舍单元干燥卫生保持合理的温湿度;

现阶段的疫苗免疫程序主要针对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猪伪狂犬、蓝耳、圆环、猪瘟的免疫进行控制:

基础母猪群:

①流行性腹泻弱毒苗:每年9月免疫1次(避开妊娠75日龄至哺乳母猪);

②流行性腹泻弱毒苗:妊娠75天免疫1次;

③流行性腹泻灭活苗:妊娠100天免疫1次;

④细小病毒苗:产后14天免疫1次;

⑤蓝耳VR2332勃林格:每年3、7、11月各免疫1次;根据猪场实际情况操作,没有免疫的猪场不建议做蓝耳疫苗。

⑥猪瘟传代苗:产后21天免疫1次;

⑦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每年1、4、7、10月各免疫1次;

仔猪:

①伪狂犬基因缺失苗:1日龄滴鼻免疫;

②圆支二联苗、蓝耳VR2332勃林格:14日龄免疫1次;

③猪瘟传代苗:28日龄免疫1次;

④口蹄疫多价苗、猪瘟细胞苗:60日龄免疫1次;

⑤伪狂犬基因缺失苗:70日龄免疫1次;

⑥口蹄疫多价苗:90日龄免疫1次;

【版权说明】来源:养猪管理与技术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