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养殖环境中豆粕减量替代的几点思考

李亮1,樊福好1,陈迎丰1*(通讯作者)毛杰2,廖炳华3,何青倩4,1.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广州乡村振兴基金,3.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4.广州一衣口田生态养猪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豆粕等饲料原料品种、来源过于单一造成的稳定供应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为保障肉食供应、缓解粮食安全“卡脖子”风险,相关行业应当认真探索豆粕减量替代路径措施,从原料替代、配方优化、工艺改进、提升管理等几方面加强思考。

关键词:豆粕减量、豆粕替代、粮食安全、饲料加工

广东省是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消费市场、生产能力均居全国前列。2021年广东省工业饲料产量约3573.3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12%。如果不考虑浓缩料、预混料及其他特殊情况,以14.5%的比例估算豆粕用量,消耗饲用豆粕总量约达518万吨,约合大豆648万吨。以亩产200公斤大豆计,约需占用耕地3238万亩。查询数据可知,2021年广东省耕地总面积为2848万亩,远不能满足大豆自产需求,广东的大豆及豆粕消费深度依赖外部输入。同时,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约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60%,2021年大豆自给率不足17%,由此可预见,一旦外部形势出现不稳定因素,我们的饲料供应将出现严重短缺风险,正常肉食供应将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安全“卡脖子”风险凸显。

为进一步响应相关政策,保障相关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相关产业应当采取措施,减轻饲料、养殖行业对豆粕的过度依赖,降低原料来源不可控风险,确保从饲料到食品的供应安全。从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角度来说,结合广东省实际,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

一、使用其他优质蛋白源

作为动物饲料而言,豆粕并不是唯一的蛋白来源,可以探索使用其他的优质蛋白源来替代部分豆粕,有许多原料同样富含优质蛋白,可以提供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补充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一)探索当地非传统饲料资源:广东地区有丰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各地农业发展各具特色,地区性的养殖企业可以考虑探索一些当地的非传统饲料资源。有些饲料资源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等,只是因为具有地域性或产量、标准化等限制未能大面积推广,比如酒糟等非标饲料在部分地区中小型养殖场可以代替部分豆粕和玉米等传统饲料原料,大幅降低饲料成本。

(二)利用副产品作为饲料原料:很多副产品和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作为饲料原料。广东地区拥有大量的副产品资源,如鱼粉、虾皮等,这些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原料。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副产品资源,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有果皮、糖蜜、玉米芯等,这些副产品中含有较多的糖分、纤维素和矿物质,可以作为粗饲料使用,减少反刍动物对精料补充料的消耗。

(三)其他植物蛋白:除了豆粕,还有很多植物蛋白质来源可以替代或混合使用,如菜籽粕、葵花籽粕、棉籽粕等。这些替代品在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和消化率等方面与豆粕相似,可以作为豆粕的替代品来使用。此外,各种豆类、谷类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如黄豆、玉米、小麦、高粱等。

(四)探索新型的蛋白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蛋白质来源的开发与应用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例如,昆虫蛋白、海藻蛋白等,这些新型蛋白质来源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而且可以通过工业化的方式进行生产,可以有效地替代豆粕等传统的蛋白质来源。


(五)使用动物性蛋白源:除了植物蛋白质来源,动物性蛋白质也是很好的饲料原料。例如,奶粉、肉骨粉、血粉等,这些原料蛋白质含量高,且具有较好的氨基酸平衡,对于某些动物的生长发育有更好的效果。控制好病原风险后,此类蛋白源往往可能起到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

(六)改良型传统蛋白源:通过改良植物性蛋白质来源的生长方式、加工方式等,可以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平衡、消化率等指标,从而减少在饲料中的用量。例如,可以选择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的豆类品种,通过育种改良来提高豆类中的蛋白质含量、改善氨基酸的平衡性。或者使用低抗原豆粕、高可消化豆粕等品种可以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从而减少饲料中豆粕的用量。

(七)高温处理的餐厨垃圾:城市的餐饮、食堂等单位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科学合理的处理之后用于动物饲料。据估算,广州市每天约产生1000吨餐厨垃圾,如果加以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为动物提供大量的优质可消化蛋白等营养,也可以极大地缓解环保处理的压力。

二、优化饲料配方

在调配饲料配方时,应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等特点来确定饲料成分及其含量,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饲料原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平衡性,以保证饲料的全面营养和消化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饲料浪费。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选用合适的饲料原料。例如,对于肉类生产动物,可以使用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原料代替豆粕;对于禽类生产动物,可以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蛋白质含量高的植物性饲料原料。

(二)建立科学的营养配比模型,精准喂养。要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阶段,科学精准喂养,避免浪费和过量饲喂。同时,定期检测饲料成分和动物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在饲料中的用量。要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适时调整饲料成分和含量。例如,在肉鸡生长期,需要逐步增加蛋白质含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在猪的妊娠期和哺乳期,需要增加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以满足母猪的需求。

(三)添加酶制剂,分解饲料中难以消化的成分。例如,在猪的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等酶制剂,可以增加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饲料中的豆粕用量。豆粕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剂等,这些抗营养因子会降低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使用酶制剂可以降低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影响,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豆粕的用量。

(四)添加其他饲料添加剂,增强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促进生长发育。例如,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氨基酸等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从而减少饲料中豆粕的用量。

(五)降低蛋白含量:可以通过不断计算与试验,根据实际效果调整饲料配方中各种饲料原料的比例,使得饲料中豆粕的含量减少,但营养价值仍得到保证。例如,不合理的饲料配方可能使部分蛋白不能完全利用而产生隐性浪费,此时可以增加玉米等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提高蛋白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减少蛋白用量的效果。

三、优化饲料加工工艺

通过优化饲料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降低饲料中豆粕的用量。例如,通过热处理、发酵处理等方式,可以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从优化饲料加工工艺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粉碎工艺:对于大豆、豆粕多数原料而言,通过适当的粉碎可以增加其表面积,使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饲料的可利用率,从而减少豆粕在饲料中的用量。

(二)温度控制:通过适当的温度控制,可以改变豆粕等原料的结构和性质,使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例如,通过热处理可以破坏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豆粕在饲料中的用量。

(三)发酵处理:通过发酵处理,可以降低豆粕等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增加饲料中有益菌群的数量,从而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减少饲料中豆粕的用量。

(四)生产工艺:在生产饲料的过程中,如压制、造粒、颗粒等,可以改变饲料中蛋白质等成分的形态和结构,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也会影响到饲料中豆粕的利用率。而且适当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饲料的稳定性和耐储性,从而减少饲料的损失和浪费,提高饲料的可利用率,减少豆粕在饲料中的用量。

(五)其他加工工艺: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加工工艺,如超微粉碎、离子处理、高压处理等,来改善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四、加强动物饲养管理

无论是从事动物生产或研究,最重要的是保证动物健康,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使管理行为得到可控的后果。所以保证良好的动物饲养管理,同样可以达到减少饲料浪费,节省豆粕用量的效果。可以通过优化饲喂方式、增加运动量等措施,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优化饲喂方式:动物的饲料利用效率与其摄入方式密切相关,如果饲喂方式不当,将导致饲料浪费和消化不良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动物对豆粕等高蛋白饲料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定量喂养、定时喂养、液体饲喂等方式,将饲料的浪费和丢弃降至最低。

(二)加强疾病防控:疾病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动物身体健康,降低饲料的浪费和损失。在动物饲养管理中,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加强生物隔离、疫苗免疫、合理用药、疾病监测、适当运动等,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三)优化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养殖场的管理中,可以通过调整空气质量,控制温度、湿度、氨氮、PM2.5等指标,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从而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对饲料的需求。

(四)增加粗饲料的使用: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粗饲料的使用量,如饲草、蔬果等,来增加动物的碳水化合物及食物纤维摄入量,提高其耐粗饲性,增强消化能力和饲料利用率,从而减少对常规高蛋白饲料的需求。

(五)水的管理:水是动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饮水水质的改善和水的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动物健康度,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干涉方式,最基本的逻辑始终是在保持动物基本健康的前提下开源加节流,一定要根据不同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饲养方式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无论何种替代方案、技术工艺,只要遵照基本的科学原理,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配合良好的生产监测管理,就能对实际生产起到一定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数据,综合考虑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运用与实际生产相适应的替代方案和技术手段,降低饲料及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成绩、最终达到减少饲料中豆粕用量的目的。

作者:李亮,男,1984 年生,畜牧师,从事畜牧技术 推广工作。8131302@qq.com 通讯作者:陈迎丰,男,1966 年生,广东省饲料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饲料工业和畜牧业技术推广 工作。本文在《中国畜牧业》2023 年第 10 期首次发表

——

来源:2023年《猪业》第3期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