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的9个细节提高仔猪成活率
新生仔猪适应能力比较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胃肠消化机能低,及其容易患病死亡,管理不当就会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鉴于此,如何想方设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是广大养殖户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往传统的饲养方式中,往往忽略了仔猪的生理特性,在这里,我们就针对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探讨一下仔猪饲养管理中几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1.做好保温工作。仔猪最适宜的温度是:仔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摄氏度;2日龄---4日龄为34摄氏度;7日龄为30摄氏度;8日龄---14日龄为26---28摄氏度。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仔猪毛稀,皮薄,皮下脂肪少,自身体温调节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缺乏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低温环境很容易造成仔猪冻僵或冻死。尤其在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变化很大,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下,人在这个环境中感觉凉爽舒适,反而忽略了仔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此时如果出生仔猪 再不能及时吃上初乳,很容易造成弱仔,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在温度低于18摄氏度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开启适当的保温措施,可在舍内为仔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灯泡和电热板等,保持舍内恒温,对仔猪应该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在仔猪采食后应立即把仔猪赶回保温箱内,经过3到4天的操作,逐渐养成仔猪自己主动回到保温箱的习惯。
2.尽量采用产仔床。母猪采用产子床便于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饲养人员的工作负担,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仔猪及仔猪环境卫生条件,可有效减少仔猪伤亡和疾病的发生,仔猪健壮整齐,为生长育肥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固定乳头,吃好初乳。仔猪在出生2---3天内让仔猪及时吃上初乳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产后及时哺乳可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产生免疫力。人工帮助仔猪固定乳头,即认为将仔猪放在乳头边,并帮助其固定乳头,吃上初乳。让仔猪养成固定乳头吃奶的习惯。由于母猪前边的几对乳头相对后边的几对乳头泌乳量大,所以让体重小的仔猪吃前边的乳头,让体重较大的吃后边的乳头,这样可能让体重小的仔猪吃到足够的乳汁,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整齐度。
4.及时补鉄。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仔猪生长快,铁元素需要量大,母猪在哺乳期间供给仔猪地铁量不足5%时,仔猪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仔猪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容易发生白痢和肺炎等疾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补铁。预防仔猪贫血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仔猪生后3日龄,10日龄内肌肉注射补铁剂。
5.及时补料。早期补料的仔猪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在断奶时应激小。可以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特点,配置适口性强,营养全面的饲料,在仔猪5日龄---7日龄时对仔猪进行补料。即将仔猪关在保温箱内,待仔猪饥饿时放置饲料,利用仔猪饥饿的特性和容易对陌生事物好奇的特性,使其被动觅食,每天要训练2到4次。仔猪早起觅食课促进胃酸的形成,从而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饲料,促进消化系统对固体饲料的适应性,为提前断奶奠定良好的基础。
6.实施早期断奶及技术。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增加年产字数和窝数,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消耗,提高仔猪体重和均匀度,减少仔猪死亡。仔猪1月龄左右采食量迅速增加,是由吃奶过渡到全部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抓好四个关键的过渡:一是仔猪断奶要逐渐过渡,采取逐步减少吃奶次数的办法进行。二是饲料成分的改变要逐步过渡,让仔猪消化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断奶一个月后可逐步改变饲料成分。三是饲喂次数的改变要逐渐过渡,断奶一个月后可逐渐减少仔猪饲喂次数,这样有利于胃肠道发育,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四是饲料量的增加要逐步过渡,断奶后逐步增加饲喂量,掌握吃好又不能吃的过饱的原则,严禁暴饮暴食,确保断奶仔猪健康生长。
7.寄养。单胎产仔过多时乳汁分泌不足是必须要采取寄养措施,寄养必须选择两头产仔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的母猪,且仔猪均由人工辅助,吃1---2天的初乳。仔猪并窝前要将寄养的仔猪涂抹上有强烈异味的药液(如碘酊,来苏尔),否则嗅觉灵敏的母猪会因为窝仔猪的气味不同而将其咬死或拒绝哺乳。
8.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因该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隔离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其次定期给母猪接种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猪丹毒及猪肺疫等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经产母猪在产子前一个月注射伪狂犬和产前20天左右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等疫苗,这样可有效降低仔猪疫病的发生,明显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9.注意环境湿度的控制。往往仔猪的生长环境相对湿度过大会引起仔猪腹泻和胃肠道炎症的发生,如果是在相对密闭良好的空间,相对湿度过大会造成空气混浊,诱发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给母猪产房降温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凉水冲刷圈舍,以免造成相对湿度过大而导致仔猪疾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