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性肠病(回肠炎、胶皮管样肠病)

猪增生性肠病是一系列由胞内劳森氏菌引发的一类肠病的通称,几乎可发生于仔猪断奶后的任何阶段。本文将简要介绍其发病原因、传播方式、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等。

发生:全球,尤其是健康度高的猪群。

发病年龄: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后备母猪。

病因:细菌(胞内劳森氏菌)、卫生条件差。

影响:坏死性肠炎、节段性回肠炎、猪肠腺瘤病(Porcine Intestinal Adenopathy,PIA)和增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roliferative Haemorrhagic Enteropathy,PHE)的通称。

1病因

增生性肠病(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E)或回肠炎(图1)是引起节段性回肠炎(Regional Ileitis,RI)、PIA(图2)、PHE和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潜在病症。

注:RBI图片库-Ronald Hissink

图1 增生性肠病

注:RBI图片库-Ronald Hissink

图2 猪肠腺病

PE是由一种在细胞内繁殖的细菌——胞内劳森氏菌引发的疾病。胞内劳森氏菌是一种呈弯曲杆状并带有尖细终端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可以在全球少数几个特定实验室中用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生长。该菌可以在7 d~14 d后产生小菌落,在5 ℃下可在细胞外存活长达2周,但不能增殖。

该菌的纯培养物可引发所有类型的PE。该菌进入肠道内壁的细胞中,通常是侵入位于小肠末端(回肠)的肠细胞中,有时也可以侵入大肠细胞中,并在细胞中增殖,导致肠细胞在外观上表现出发育不完全,破坏具有吸收能力的绒毛,并使肠绒毛间的隐窝变深,使得感染部位的肠道壁不具有吸收功能,变薄且凹凸不平。

炎症伴随着红细胞(和部分白细胞)和受感染的肠上皮细胞的死亡而发生。随着肠道的恢复,厚厚的黏膜可能会发生崩塌,变成如NE中一样的坏死,最终在节段性回肠炎中会使得肌层增厚或成为“软管样肠道”。更快速的崩塌可能会造成大量失血,并使血液进入回肠,引发PHE。康复的猪对再感染有免疫。

2 传播方式

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是通过受污染的粪便从猪传染给猪的,通常发生在混群的猪之间。由于该菌在猪体外可以短时间存活,传播可以在摄入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或将易感猪转移到受污染的猪圈或车辆中发生。该菌可存在于小鼠体内,小鼠和其他种类的啮齿动物可以成为感染源。

3 临床症状

临床病症最常见于刚断奶的仔猪中,并可持续约6周。该病的潜伏期为3~6周,可以发生在3~4周龄到成年之间所有年龄段的猪中。第一个症状是增重停止或者失重,以及食欲出现不同程度的丧失。受感染的猪外表苍白、贫血,可能会出现呕吐,粪便可能会因为含有黑色变性的血液而呈黑色。有些患病猪会排松散的粒状粪便,像湿水泥块散在水泥地面上,尤其是存在螺旋体等病原体的感染时。4~6周后,受感染猪可能会完全康复。

一些猪在该阶段因PHE突然死亡。这些猪在死亡前1 h~2 h外表通常呈苍白色,体温低(37.8 ℃),可能处在从6~10周龄向后的任何年龄段。当猪群首次感染该病时,种猪可能会因PHE突然死亡。在新感染的猪群中,12%的猪可能会发病,其中6%的感染猪可能会死亡。一些康复的猪发育迟缓。它们可能会消瘦,外表苍白,并可能患有轻度腹泻。这些最有可能是已经发生NE的猪。

如果生长猪外表变得苍白,并伴有体况变差和排黑色粪便,应考虑其发生了PE和其相关综合征(NE、PIA、PHE和RI)。对年龄较大的猪,这些症状和突然死亡也可能是由于胃溃疡造成的。腹泻或松散粪便不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胞内劳森氏菌可以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粪便中检出,针对该病原的抗体可以在受感染猪群的血液中检出。

4 剖检病变

PE可以在患病猪的死后剖检中得到确诊。这些猪通常呈苍白色,体况可能较差,回肠末端增厚、苍白色且内壁扭曲折叠,延伸性差。部分大肠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受影响的肠道内可能存在血凝块,且血液一旦到达大肠就会呈黑色。病猪无胃溃疡。在被称为NE的疾病阶段,受影响的肠内壁可能会覆有坏死组织。实验室诊断可确诊本病或已感染的存在。肠内壁细胞分布的特征性改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该菌可以被证明存在于这些细胞,或能从这些细胞中分离到,并鉴定为胞内劳森氏菌。

5治疗和预防

有临床症状的单头受感染猪可以通过注射长效四环素或抗生素如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和林可霉素进行治疗。受影响的猪群通过饮水投喂四环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或林可霉素后通常会使潜在病例出现临床治愈。

对已经出现NE的猪而言,治疗效果可能欠佳。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治疗2周将获得同等效果,沃尼妙林、泰妙菌素或泰乐菌素也有效。由于该病可能会在受感染猪群治疗结束3周后复发,第二阶段的治疗通常在第一阶段治疗结束后18 d进行。

当猪群存在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或其他细菌病时,治疗方法应做相应的调整。控制是基于治疗的情况而言。这可以在低剂量水平上持续用药,但是治疗中止后疾病将会复发。

最常见的方法是2阶段治疗法:在进入猪舍后18 d开始,如果疾病在此之前发生则应提前进行。在阶段性治疗结束时用季胺、碘消毒和氧化性消毒剂消毒猪舍,控制老鼠可以降低再感染的机会。剖宫产并饲养在隔离区的猪群通常无本病,但是可能会受到感染。

种猪应来自清洁的猪群。可以给刚断奶的仔猪接种胞内劳森氏菌弱毒疫苗,以预防临床发病,并降低或防止致病性胞内劳森氏菌感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