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场蓝耳病不同状态下的应对方案
猪场蓝耳病情况主要分为四个状态:阳性不稳定状态、阳性稳定状态、暂定阴性状态和阴性状态。每种状态下采取的防控策略不同:
1、阳性不稳定状态:猪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阳。母猪场如果处于这个阶段,则说明较多母猪出现了病毒血症和排毒现象。怀孕后期有流产及繁殖障碍现象,甚至产房仔猪腹泻或保育舍、育肥舍也出现呼吸道症状等。有效管理的话,此阶段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
管理思路:
①先止损: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治疗性投药(结合药敏实验结果)。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主要通过空栏的彻底有效消毒和发病阶段的有效带猪消毒(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及降低饲养密度来实现,需要强调一点,保育舍在一个点关放超过两个半月时,最好将保育舍分为前、后保育,相当于多一次空栏和清洗,可有效降低环境中的病原载量。在寒冷季节,要加强断奶后的保育仔猪的有效保温工作。一般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状态的猪场,保育阶段除了表现呼吸道症状外,还会伴随膘情不理想的问题(甚至露出脊椎骨来的猪只占比较高),所以,保育料中的能量水平要提高一些,来增加抗应激能力。用阳性的物质来平衡阴性的病原,构建营养免疫之基础。另外,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对病毒的处理方式属于化学方式,但最好通过实验验证,确认这些常用消毒剂对病毒的作用是否有效。在高温火焰消毒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在一个点上的停留时间不能低于3秒钟,否则,走马观花式的火焰消毒,在增加成本的同时,有可能无法破坏病毒的核酸,还给猪场以错误的信息和错误的管理决策。影响有效消毒的因素有:水质、温度、光照、有机物生物膜、有效浓度、消毒设备、水珠颗粒大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与病原接触的时间等等。批次化管理+全进全出+空栏彻底清洗消毒等管理措施,是有效控制和净化疾病的基础性管理手段。
我无意诱导大家随意用药,但在蓝耳病不稳定状态并伴发一些细菌性疾病时,此关键节点的合理用药是在所难免的。在结合蓝耳病的几个帮凶细菌的药敏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药方,一般的药方中,西药不宜超过3种,以免在本就脆弱的免疫力的基础上,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得不偿失。另外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选择用替米考星进行治疗,则要注意适口性的问题,以免影响哺乳母猪的泌乳量而引发仔猪一系列连锁问题。同时,疗程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菌感染有可能反弹。
②接下来,立即做抗应激+提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抗应激的本质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防止细胞水肿或脱水,钾钠离子是维持钾泵和钠泵平衡的关键,但要注意氯离子的冗余带来的问题。而维生素则对细胞渗透压的影响不大,但对缓解应激掉膘过程中脂肪的代谢有重要作用。任何意外情况下,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及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任何有助于细胞活力和代谢能力提升的措施,都属于提质增免的范畴。降低环境中的病原载量是一个长期坚持并持续渐进的行为过程。
③慎用疫苗+淘汰强阳性的母猪+提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原则上,能不用疫苗尽量不用疫苗,非免疫控制甚至净化猪蓝耳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营养是构建良好免疫力的基础。很多猪场重视程度不够。举例:后备母猪从配种后到上产床,饲喂怀孕母猪料甚至控料的猪场大有人在,迟早会出问题。因为头胎母猪除了胎儿发育外,母体本身从配种到分娩也增重100多斤,而且这个增重的料肉比要比商品猪的料肉比要高得多,而全场饲料中,怀孕母猪料是能量最低的饲料,加上控料也会导致维生素和氨基酸的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连锁反应,如毛色和肢蹄问题明显等。有些场用哺乳母猪料来喂头胎母猪可行吗?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哺乳料的能量过高,容易导致头胎母猪肥胖,甚至难产或者产后淘汰率高或二胎综合征等连锁问题。后备到头胎母猪从60 kg到上产床期间,建议一直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或者用哺乳母猪预混料按后备母猪料的大配方去配成全价饲料饲喂。
对于猪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采取上述管理措施后,大概1个月内各环节症状会明显改善,接下来,结合淘汰强阳性母猪+提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就可以逐渐好转。除非出现低级错误的管理操作,造成蓝耳病病毒扩散。现举例说明几个常见的错误管理操作:产房乳猪频繁调猪寄养(会加速蓝耳病病毒在产房母仔猪间的水平扩散)、上下产房及断奶猪无序转群和随意并栏(不同胎龄的猪只并群也会增加蓝耳病病毒的水平扩散,建议蓝耳病阳性场实行胎次化管理)、无效消毒、老弱病残僵猪管理混乱(考核方案以成活率考核为主)、甚至出现免疫程序紊乱现象(如支原体在蓝耳病活疫苗后面免疫)。
2、阳性稳定状态:猪群中蓝耳病抗原有阴有阳(阳多阴少)、抗体阳性。这个阶段的稳定只是从临床上看不到流产或大量的繁殖障碍现象,或者保育舍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不代表没有病毒血症和没有排毒现象,只是相对少了而已。
这个阶段的猪群,可选择脉冲式给药+有效消毒(持续降低环境的病毒载量)+提质增免+抗应激措施+全进全出+小单元格管理+空栏彻底清洗消毒+批次化管理+按胎次管理+减少调猪寄养频率+哺乳仔猪“过三关防护和乳猪伤口管理”+良好的环境控制+各阶段的营养调配(保育以提升饲料能量为主)+后备种猪的正确驯化操作等等。
3、暂定阴性状态。猪群蓝耳病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管理方法同上一阶段,但要补充一点的是跟踪检测猪群蓝耳病抗原抗体阳性率的变化。检测一般每个季度做一次,母猪抽检建议方法:大群体母猪:轻胎、重胎、空怀各30头(小群体母猪各阶段可采10头);商品猪:出生2、4、6、8、10、12、16、20和25周龄各10头。也可按胎龄平均分布于各栋舍,并随机采样。
此第2和第3个状态的管理做得好的话,一般一个繁殖周期即可完成,并向第4个状态转化。中等管理水平的要2个繁殖周期,管理差一点最多3个繁殖周期内也可以完成向第4个状态的转化。
4、阴性状态: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引进双阴种猪容易,但维持双阴却很艰难。蓝耳病双阴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而想持续维持蓝耳病双阴,对管理团队和管理细节的要求非常高。这个阶段能维持多久,关键看操作者的出错率(管理手段和管理细节同上)。
二、防控及净化蓝耳病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关键点
控制并净化蓝耳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操作细节:
1、后备母猪引种和驯化关键点:蓝耳病阳性不稳定阶段和阳性稳定阶段,不建议引种。双阴场引进双阴种猪风险较小,但双阴场引阳性种猪或者蓝耳病阳性场引进双阴猪,都有巨大风险。如果引入不同毒株的阳性后备种猪,就得不偿失了。暂定阴性猪场引进阴性种猪时,将本场经产母猪的粪便、胎衣、死胎和木乃伊胎放入后备舍里,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病毒毒力和病原载量不确定。更安全的方法是在基础疫苗打齐一轮回(蓝耳病苗不打),经检测监测合格后,用本场健康淘汰母猪按1:20混群饲养,安全有效。当然,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管理也可以同步进行(笔者走访了很多猪场都没做这项管理操作)。
2、配怀舍的管理关键点:按胎次分群饲养(建立一胎生产线非常重要)和营养管理是重点。大部分猪场在该阶段的管理都有问题,主要原因是不够重视和没有判断标准。特别是前面讲的头胎母猪的营养管理问题比较严重,如果饲喂过程中料仓、料管、料线、料槽霉菌毒素控制不好,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指数升高或免疫力低下。此时如果还有阳性母猪排毒现象,这类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感染蓝耳病并在转阳的过程中就会有损失。另外一个重点是断奶母猪的营养管理,断奶母猪在配种前,有些猪场喂怀孕母猪料,有些喂哺乳母猪料但实施了控料,因为怕引起涨奶、乳房炎等等。建议此阶段加强光照(时间>16小时/天,强度>150LUX)的同时,饲喂高能高蛋白的哺乳母猪饲料3~4餐(湿拌料),到断奶第4天达到采食高峰6.5kg/头/天,饲料添加葡萄糖200g/头/天(提高采食量、快速补充能量、快速恢复体能、促进排卵和卵泡发育质量、解毒),此阶段如果营养不良(控料或喂怀孕母猪料),则会延长发情间隔时间,增加非生产天数和同时,还会增加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特别要注意头胎母猪断奶综合症);
3、分娩舍的管理关键点:蓝耳病阳性母猪也可产下阴性猪仔,未转阳的头胎母猪所产乳猪也是阴性的。因此,为了避免阳性母猪产后排毒,将蓝耳病病毒水平传播给阴性乳猪而造成损失,重胎母猪上产床就要注意细节,头胎母猪没有单独栋舍饲养的猪场,头胎母猪应关放在上风口(减少或避免头胎母猪所产乳猪发生蓝耳转阳导致腹泻。笔者在实践中这样做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能分胎次关放管理最好,如果不能按胎次关放,则问题母猪(苍白、消瘦或肢蹄问题的母猪)和哺乳母猪放在下风口,中间依次关放2~7胎的健康母猪。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下降速度:产后3小时:下降30%;产后6小时:下降50%;产后12小时:下降70%;产后24小时:下降90%;初乳的摄入量决定这头猪一生的免疫状态基础。由此可见,初乳管理十分重要。而接生管理和分娩监控管理决定母猪产程的同时,也影响着乳猪的初乳摄入量。
寄养原则:变动最小化。头胎母猪分娩的乳猪24小时内可以在头胎母猪中相互寄养,经产母猪分娩的乳猪24小时内可以在经产母猪中相互寄养。其次就是断奶后的健康弱小乳猪,最好选用本批断奶母猪中健康的淘汰母猪来带养1周。有奶妈带1周的仔猪和没奶妈带的仔猪,日增重相差一半。
注意环境通风(母猪产前:18~20℃,产中22~24℃,产后20~22℃)和小环境保温(乳猪:初生35~38℃,产后1~3小时32~35℃,1~3天30~32℃,4~7天28~30℃,8~14天26~28℃,15天-断奶24~26℃,断奶32~35℃)。要想仔猪养得好,先将母猪调理好。比如母猪的产程、炎症、产后护理、喂料策略(重点和难点)等都很讲究。
如果检测发现,产房哺乳仔猪有阳转现象,则要了解几个关键点:一是哺乳母猪向哺乳仔猪水平传播的时间节点;二是哺乳仔猪的感染情况和抗体变化;三是哺乳仔猪经过断奶应激后的发病和损耗情况。这三个关键点的信息决定应对方案,不同猪场蓝耳病的控制方案不一样,同一方案在同一个场也不可能长期适用。很多猪场蓝耳病控不好,关键原因是对本场的情况了解不够彻底,还有产房管理漏洞太多以及没有系统管理思维,从而乳猪在产房阶段转阳,断奶应激后,6-8周龄暴发。
4、保育舍的管理关键点:头胎母猪的后代单独关放在上风口,经产母猪的后代关放在中间,问题仔猪关放在下风口。关键还要管控好断奶后4~7天的腹泻(注意腹下采暖)和掉膘(可以通过料型及腹下采暖的形式预防)。做好6~8周的猪支原体肺炎、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及猪回肠炎的防控,可进行预防性投药,效果不理想就做一下药敏实验。保育全程要密切关注饲料消化和吸收率问题。
保温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及水质的检测和水线的定期清理。如果有脊椎骨外露现象,增加饲料能量可缓解这种现象。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猪只单向流动、保育猪在同一个栏中停留时间不要超过2个月以及空栏彻底有效消毒,是保育阶段控制蓝耳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5、育肥舍的管理关键点:重点检查料槽的霉变情况。很多猪场都没检查过,饲养员也从来不清理,早上一上班把料槽放得满满的,甚至要2天才能吃完,料槽底部难免会发霉结块。另外一个是挑猪不及时(增加管理者的巡栏频率),整齐度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进猪时预留足够的空栏做起),也没做到全进全出和批次化管理,通风管理也不到位。有时候因为没及时卖猪而导致压栏,饲养密度过大,不仅影响长速,也会增加料肉比,还会增加发病率或死淘率。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管理细节。
6、公猪舍的管理关键点:公猪栏和定位栏很少有人定期空栏彻底清洗消毒的。如果带猪消毒没做到有效消毒,时间一长,病原累积就多了,超过机体免疫阀值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公猪栏最好要有一定数量的周转栏用于周转。
后备公猪最好是单独关放(切不可关放在老公猪的下风口)。所有公猪都不要接种蓝耳病疫苗。营养、运动、配种,利用三者之间的平衡是关键。常见的问题是公猪料一次性打太多或进货太多,超过半个月就容易发霉。因为蓝耳病又被视为毒素蓄积综合症,所以管控好霉菌毒素也是降低猪群中毒指数,改善基础营养质量和提高免疫力最基础有效的管理措施之一。
三、总结
控制蓝耳病比较容易,净化需要系统管理思维和数据化思维(检验管理的效果)。过多地依赖药物而忽略了管理的作用或细节管理不到位,都不能在控制蓝耳病的过程中做到短平快控制和转阴。分胎次管理(特别是头胎生产线)+批次化管理+小单元格管理+全进全出+空栏彻底有效消毒(持续降低环境的病毒载量)+提质增免+抗应激措施+产房哺乳仔猪伤口管理和“过三关”的护理+减少调猪寄养频率+良好的环境控制+各阶段的免疫营养调配(保育以提升饲料能量为主)+后备种猪的正确驯化操作,都是防控蓝耳病的有效基础管理方法。基础管理做不到位,一切都是空谈。
以上是笔者多年在生产一线总结出来的管理经验,不依赖药物而通过管理手段和相当于功能性免疫营养调节的方法控制和净化蓝耳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每个场的管理和执行力情况不一样,所以以上方案,仅供参考,也可互动探讨。
【版权说明】来源:抗非大家谈。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