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伴随夏天脚步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饲料防霉工作需提上日程。饲料霉变一方面会直接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是发霉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长期食用会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干扰和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动物中毒死亡。所以饲料防霉至关重要。

那到底什么是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对动物有什么危害呢?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无处不在,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有300多种,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呕吐毒素等。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常见的霉菌毒素以及对动物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极其相似的化合物,目前已经分离并且确定结构的有20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六种,包括黄曲霉毒素B1和B2,黄曲霉毒素G1和G2以及黄曲霉毒素M1和M2。黄曲霉毒素属于剧毒物质,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其中黄曲霉毒B1的毒性与致癌性最强,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另外自然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因此在进行饲料卫生学评估和食品卫生监督时,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1为主要检测指标。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存在于玉米、大豆、花生、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其副产品中。

黄曲霉毒素B1中毒症状:

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极强的肝毒素,主要对动物的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下降。通常幼年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为敏感,易感顺序为:雏鸭>雏鸡>仔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家禽摄入黄曲霉毒素后,中毒症状普遍为肝脏肥大、苍白、脂肪肝等症状。猪只感染黄曲霉毒素会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昏迷抽搐等;母猪、种公猪繁殖性能降低,怀孕母猪表现为死胎、流产、木乃伊胎或产弱仔等症状。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又称F2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非甾体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高粱、小麦、大麦等谷类作物中,是世界上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种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具有潜在的雌激素活性作用,强度约为雌激素的1/10。它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同时对雄性动物也有一定影响。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的动物由于雌激素升高,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亢奋,在脏器中造成很多出血点,导致动物死亡。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症状: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时,动物表现为兴奋不安,走路蹒跚,全身肌肉抽搐,突然倒地死亡。同时还可发现动物呆立,粪便如水样,恶臭呈灰褐色,并混有肠粘液。而在慢性中毒时,主要对母畜毒素较大。它可导致母畜外生殖器肿大充血、卵巢囊肿、频发情和假发情情况增多;育成母畜乳房肿大、自行泌乳、并诱发乳腺炎、受胎率下降;同时对公畜也会造成包pi积液、食欲不振、掉膘严重和生长不良的情况。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这类毒素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性,对动物的免疫系统有明显的影响,该类毒素因可引起猪只呕吐而得名,易引起猪、鸡、鸭、鹅等动物的拒食,食欲减退。呕吐毒素是饲料的主要污染物质之一,在玉米、全价饲料中的检出率为100%。

呕吐毒素中毒症状:

呕吐毒素对人和动物均有很强的毒性。在动物中,猪对呕吐毒素最为敏感,家禽次之,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耐受力最强。呕吐毒素的毒性与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有关,雄性动物对毒素较为敏感,低剂量的毒素摄入会造成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病死率升高等现象;大量或长期摄入会发生急性中毒呕吐、直肠出血、腹泻等症状。

小结

霉菌毒素污染范围广泛,危害程度严重,是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业的重大问题。引起饲料发霉的原因很多,水分、温湿度、运输、储存环境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引起霉菌生长。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饲料防霉工作,注意做好以下五点」

1、严格控制饲料水分含量,不得高于13%;

2、运输过程中饲料严禁被打湿,特别是在下雨天气,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

3、储存环境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防鼠杀虫,避免交叉污染;

4、不同生产日期饲料分开码放,先进先出,避免饲料超期变质;

5、做好定期检查,发现发霉发热现象及时处理,避免霉菌污染蔓延。

更多好文推荐👇👇👇

气温将冲击到30°,猪场管理赶紧调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