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培育打破了系统间生理功能平衡协调
  在品种培育和饲养过程中,过分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等商业指标,免疫和其它基础保障系统(如心肺功能)落后于体躯的生长,整体生理机能均衡被打破。
  我国规模饲养的猪种基本来源于西方国家。这些猪种都是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对于稍有变化的生活条件就不能适应,而表现较强的应激反应。我国大部分猪场的环境条件都不能达到相应的精确控制,形成了所谓的洋猪土喂局面。这就象人们培育的专门用于温室种植的蔬菜瓜果品种,不能适合大田种植一样。
运动严重不足,全身机能得不到锻炼
  适度运动是提高猪体质的基本保证。养猪界普遍认为减少运动能降低饲料消耗、提升生长速度。但这一认识走向了极端。生长不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沉积,而重要的是机能的发挥。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本质就是能量运动的高级形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道理。
食物过于精细,远离原有的杂食食谱
  猪的生理机能和免疫认知建立在原有的杂食食谱基础上。猛然改变食物结构,猪没有足够的时间重建新的生理模式和免疫认知,引起机能和免疫功能错乱。

生活空间狭小
  高密度和小圈、单圈甚至限位栏饲养,使猪的生活空间过于狭小,没有机会玩乐,没法满足拱掘等生活习性,不能形成和谐的社群关系;水泥地面坚硬、冰凉和潮湿等不适环境条件,使猪的神经基本处于紧张或压抑状态。紧张使机体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消耗体能,机能得不到充分的休整,免疫力自然下降。而压抑使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免疫力也受到影响。
精神压抑
  高级神经中枢良性运行是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的基石。猪只有处在自由、轻松和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神经系统才能完美地协调全身机能和谐高效运行,也就是保持健康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坚强的免疫力,才能充分发挥快速生长的潜能。这不但是满足猪的动物福利的必需,更是现代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免疫功能低下的根源在于免疫脆弱,不是免疫抑制
  目前兽医界通常认为,猪之所以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根源在于免疫抑制。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
  同样是分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免疫脆弱与免疫抑制有本质的不同。免疫抑制的含义是,造成免疫低下的原因来自猪自身机能以外,如病毒、药物、霉变饲料等。免疫脆弱的含义是造成免疫低下的根本原因来自于自身。不能否认,病毒等因素确实会抑制免疫力,但这些不是根本原因。

免疫接种效果差的原因是免疫脆弱
  猪的整体免疫功能脆弱,对疫苗的免疫反应达不到充分强度,是免疫接种效果差的根本原因。
  免疫接种过多过滥是引起免疫接种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免疫接种的目的是防控疫病,但是免疫接种本身并不能提高整体的抗病能力。它所起的作用只是建立对重点病原的免疫识别和集中杀灭。也就是说把现有的免疫力量集中防御重要病原。如果免疫接种操作少而精,就能够建立对付极少数强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反之,如果免疫接种过多过滥,就会耗费过多的免疫资源,不能保证重点打击。这就影响了所有的免疫接种效果。
  现有的疫苗制品中所含的人类真正想要的抗原物质只是极少部分,而绝大部分是无用的附带成分,但也具有强大的抗原作用。这些无效成分进入机体后都会耗费大量的免疫资源。
  另外,每次免疫接种过程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免疫功能。
消除免疫脆弱是解决当前复杂猪病的关键
  当前防制猪疫病的方法几乎都是围绕病原微生物进行的,在体外消毒,在体内免疫接种产生特异抗体消灭病原。这在散养猪背景下是有效的、正确的。但是,这种战略在现在的规模饲养条件下越来越显得无力。在散养时期,大部分的疫病形成过程中,强致病微生物是致病因素的全部,是发病的充分必要条件。只要把这一个问题搞定了,一切都基本解决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